
作为呼吸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述期刊之一,《EUROPEAN RESPIRATORY REVIEW》(ERR)在2025年迎来了创刊3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这本由欧洲呼吸学会(ERS)官方出版的季刊,最新影响因子已突破12.5,在JCR呼吸系统分类中稳居前三。对于从事呼吸病学研究的学者而言,能在ERR发表综述论文不仅意味着学术认可,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加分项。
ERR的学术定位与特色栏目
ERR始终坚持”临床导向的转化医学”办刊宗旨,其刊载的综述必须基于严格系统评价(PRISMA标准)或专家共识(DELPHI方法)。2025年新增的”呼吸数字健康”专栏反响热烈,已连续三期占据Altmetric关注度榜首。主编Martinez-Garcia教授在最新社论中强调,期刊特别欢迎以下方向:COVID-19远期后遗症的机制研究、生物制剂在哮喘治疗中的真实世界证据、人工智能辅助的间质性肺病早期诊断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ERR实行独特的”双轨制”投稿系统:传统文献综述要求作者团队至少包含3个国家的专家,而临床实践指南类稿件则必须由ERS相关学组背书。2025年统计显示,来自亚洲的投稿量同比增加40%,但录用率仍维持在18%左右,中国学者需要特别注意方法学严谨性和临床实用性的平衡。
突破高拒稿率的写作要诀
ERR编委会在2025年发布的投稿指南中明确指出,成功的综述必须解决”临床医生实际面临的决策困境”。以近期刊发的《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精准治疗策略》为例,该文通过对比12项RCT研究的亚组分析数据,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阶梯治疗方案,这种”问题导向+数据驱动”的写作模式值得借鉴。
图表设计是另一个关键得分点。2025年拒稿意见分析显示,23%的稿件因信息图表不达标被拒。ERR要求所有机制示意图必须采用矢量图格式,且需包含至少3个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建议作者使用Biorender专业工具制作示意图,并参照期刊提供的Color Universal Design(CUD)色板进行视觉优化。
从投稿到见刊的全流程解析
ERR在2025年启用了全新的AI预审系统,所有投稿需先通过Publons的学术诚信检测和StatReview的方法学筛查。通过初筛的稿件平均经历2.3轮修改,从投稿到最终接受的中位时间为14周。特别提醒中国作者注意:涉及中医药研究的综述需要提供WHO传统医学术语标准的英文对照表,这是2025年新增的伦理审查要求。
录用后的生产流程极具特色。ERR采用”动态出版”模式,所有论文在正式刊发前会先在ERS官网开放评论功能。2025年的数据显示,参与开放评论的文章平均获得6.7次学术引用,显著高于传统出版方式。期刊还提供专业的科学传播服务,可为重要论文制作播客访谈和患者教育动画,这些增值服务使ERR在学术影响力之外,还保持着极高的社会关注度。
问题1:ERR期刊最看重综述论文的哪些特质?
答:临床决策指导价值(占评审权重的40%)、证据质量等级(30%)、跨学科整合能力(20%)和图表呈现效果(10%)是四大核心评价维度。2025年拒稿分析显示,缺乏明确临床问题导向是首要拒稿原因。
问题2:中国学者在ERR投稿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方法学透明度(需提供完整的文献筛选流程图)、地域代表性(建议包含发展中国家数据)、以及临床转化路径描述(要求具体到诊疗环节的改进方案)。2025年起,所有涉及亚洲人群数据的研究必须说明样本采集的伦理审批编号。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