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材料科学领域,《FIBRE CHEMISTRY》作为纤维化学研究的权威期刊,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学术影响力。2025年,随着新型纤维材料的爆发式发展,该期刊的投稿量同比增长了37%,成为材料化学领域研究者竞相追逐的学术高地。
《FIBRE CHEMISTRY》期刊概况
创刊于1969年的《FIBRE CHEMISTRY》由俄罗斯科学院主办,是SCI收录的核心期刊。2025年最新影响因子达到3.872,在聚合物科学类别中排名前15%。期刊特别关注纤维材料的化学改性、功能化应用及产业化研究,每期发表约25篇论文,其中综述文章占比不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期刊新增了”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专栏,反映出学术界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强烈关注。编委会由来自12个国家的38位专家组成,其中中国学者占比首次突破20%,显示出我国在该领域日益提升的学术话语权。
核心投稿方向与审稿流程
根据2025年最新统计,期刊接收率维持在28%左右。最受欢迎的投稿方向包括:生物基纤维的绿色合成(占比32%)、纳米纤维的界面调控(25%)、纤维基能源材料(1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纤维素纳米晶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投稿量同比激增65%。
审稿周期通常为8-12周,采用双盲评审制度。2025年引入AI预审系统后,格式不规范稿件的退修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主编Prof. Ivanov强调:”创新性和数据完整性是录用的首要标准,我们拒绝任何形式的’论文工厂’产物。”
成功投稿的五大策略
标题需要精准包含”fiber”或”fibre”关键词(期刊接受两种拼写)。2025年数据分析显示,含有关键词组合如”electrospun fiber”或”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re”的标题被引率高出平均值47%。实验部分必须详细说明原料来源和表征方法,这是俄罗斯审稿人特别关注的要点。
重视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建议引用该期刊近三年发表的至少3篇相关论文。2025年拒稿反馈中,有29%是因为文献综述未能体现对期刊研究脉络的把握。讨论部分应着重比较与传统纤维材料的性能差异,这是提升论文创新性的关键环节。
问题1:2025年《FIBRE CHEMISTRY》最关注哪些新兴研究方向?
答:期刊特别关注生物可降解纤维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纤维基柔性电子器件、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的纤维材料设计三大方向。其中,关于细菌纤维素伤口敷料的研究成为年度热点。
问题2:中国学者在该期刊投稿需要注意哪些特殊要求?
答:需特别注意单位译名的规范性(建议使用CAS标准译法),实验数据必须包含至少3次重复结果,并且所有化学试剂需标注CAS登记号。2025年起,期刊要求中国作者额外提交伦理审查证明。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