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025女童和妇女教育国际研讨会举办
9月20日,2025女童和妇女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农教中心”)承办。


此次会议恰逢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与妇女教育奖设立十周年。研讨会邀请女童与妇女教育奖历届获奖者、评委和相关学者、实践者围绕“变革女童和妇女教育,促进包容性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分享经验、交流成果、探讨合作,旨在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重申保障女童和妇女受教育权的共同承诺。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农教中心主任周作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女性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教育是实现性别平等的核心途径。他指出,当前全球女童与妇女教育虽取得进展,仍面临失学、数字鸿沟等多重挑战。周作宇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的 “非洲女童数字技能项目”,他呼吁各方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以教育赋能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在视频致辞中强调,教育是释放人类潜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构建包容的教育体系,是消除不平等、保障每位女童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基石。他表示,过去十年来,女童与妇女教育奖已成为全球表彰创新实践、彰显教育赋能价值的重要平台。夏泽翰重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公平与持久和平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女童和妇女教育奖在促进全球妇女女童教育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他指出,当前全球在推进“教育2030”过程中,仍面临失学人口众多、教师资源短缺等深层次挑战。他表示,中国始终将性别平等作为基本国策,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和深化国际合作等系统性举措,为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权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他呼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加大对女童和妇女教育的投资,共同为构建包容、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开幕式由农教中心执行主任赵玉池主持。
主旨演讲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促进包容与性别平等处处长Justine Sass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多项关键议程正处在重要节点,尽管全球女童和妇女教育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逾1亿女童失学,学业成果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STEM领域参与度不足、教育领导层中性别差距持续存在等严峻挑战。她强调必须将性别平等置于教育政策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强数据收集、改革教育体系等多措并举,系统性构建全新教育生态。她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与各方携手,为女童和妇女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农教中心执行主任赵玉池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把教育和性别平等作为基本国策,通过连续实施四个周期《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系统推进了从扫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赵玉池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教育更加公平可及,鼓励更多女性进入STEM领域,并将性别平等理念全面融入教育体系,农教中心将借助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女性教育,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旨演讲环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协调员肖蕾主持。

在“议题一:营造有利于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的环境”讨论中,埃及米赛尔艾拉哈伊尔基金会首席筹款官Amal Mobadda、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秘长朱东云、乌干达促进非洲学校平等网络国家主任Henry Senkasi、赞比亚促进女性教育行动执行董事Namenda Ikakena分享了各自在推动妇女与女童教育的实践经验。发言代表们一致认为,当前亟需通过完善政策保障,破解女童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他们指出,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更要推动社会观念与家庭文化转变,通过强化家校社协同,为女童提供物资、技能与安全保障等,帮助其克服贫困与歧视。代表们呼吁构建公平包容的教育生态,让每位女童享有平等机会、充分释放潜能,为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本环节由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评委、非洲联盟女童和妇女教育国际中心协调员Simone Yankey-Ouattara主持。


在“议题二:消除困境女童和妇女所面临的阻碍”的交流中,巴基斯坦女童教育联盟(PAGE)执行主任Pasha Fajer Rabia、泰国大湄公河区域女童及社区中心发展与教育计划创始人Sompop Jantraka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莉莉、牙买加基金会女性中心执行主任Novlette Howell、坦桑尼亚女童生计与指导计划宣传部主任Deborah Sabuni围绕破解教育排斥、促进未成年妈妈返校、性健康教育等议题展开讨论。代表们强调,必须构建一个涵盖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的教育生态,从根本上提升女童与妇女教育的机会与质量。本环节由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评委、全球性别平等中心主任Alexander Munive主持。


在“议题三:提升生活技能与生计能力,助力女童和妇女赋能”讨论中,津巴布韦女大学生网络信托创始人Evernice Munando、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迎华、莫桑比克女童行动学院系统教育主任Cristiana Pereira Pinto、柬埔寨“阅读空间”副主任Soseihak Nead Bunna、北京益创乡村女性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琼、肯尼亚“纳西派马赛社区项目”创始人Selina Nkoile分享了高校女生领导力培养、校园反暴力机制建设、导师制、乡村女性“心理—技术—政策—社会环境”四位一体支持体系等创新实践。他们一致认为,应以政策与经费为保障,强化家校社企协同,推动健康、教育和生计多维度联动,系统提升女童和妇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环节由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评委、约旦妇女经济学中心首席执行官Mayyada Abu Jaber主持。


在“议题四:促进女童和妇女STEM教育,缩小性别数字鸿沟”环节,秘鲁迷你科技学院Johanna Johnson、黎巴嫩编程“她”未来联合创始人Maya Moussa、哥斯达黎加苏拉巴苏协会执行主任Kemly Camacho、中国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婷婷、斯里兰卡希帕萨依拉基金会主任Poornima Meegammana、巴西{重置}项目协调员Leticia Cardoso、农教中心项目协调员牛馨翌就如何推动更多女童和妇女参与STEM教育、缩小性别数字鸿沟展开交流。他们一致认为,应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本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平台支持,将网络安全与性别平等内容融入教育体系,从而提升女性在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领域的参与度。代表们建议,通过将艺术融入STEM教育从而拓宽路径,树立更多女性榜样,推进成功项目由“试点”走向“政策”,同时坚持早期介入与跨学科培养,兼顾绿色技能与数字技能,切实推动女童和妇女从“能参与”走向“可领导”。本环节由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评委、“无限联合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hristina Kwauk主持。


闭幕式上,Justine Sass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全球智慧与经验,彰显了教育在推动性别平等、提升生活技能及促进社会变革中的核心作用。她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家庭与社区协同努力,共建安全、包容、公平的学习环境,助力女童和妇女成长为真正的创新者、领导者与变革者。周作宇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既回顾了十年来女童与妇女教育奖的进展,也为未来道路指明了方向。他通过分享教育改变女性命运的真实故事,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弥合数字、区域与社会鸿沟,破除偏见与歧视,为更多女性创造平等发展空间,以教育之力推动社会走向繁荣与可持续的未来。

在京期间,与会国际嘉宾出席了202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暨奖项设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实地参访了科大讯飞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