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期刊介绍与投稿全攻略:科研人员必读指南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权威期刊,《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ISSN 1420-8008)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持续产生重要学术影响。该期刊最新发布的2023年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影响因子已突破4.2,临床前研究、生物标记物开发和跨学科治疗方案的论文占比达到63%。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认知障碍相关的科研投稿量同比增长21%,如何在这个权威平台成功发表研究成果,成为众多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期刊的学术定位与影响力解读

创刊于1990年的《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始终聚焦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的前沿研究。编辑部特别设置的”Neuroimaging in Dementia”专栏,已成为脑影像技术与认知障碍关联研究的标杆平台。该刊近年来在开放获取政策上的改革引人注目,2022年起实行混合出版模式,其中42%的论文选择黄金开放获取途径。期刊编委团队由37个国家216位专家组成,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学教授David Smith等国际权威。

针对中国学者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期刊在2023年公布的统计显示,来自亚洲地区的投稿占比已从五年前的18%上升至31%。但同行评审通过率仍保持在22%-25%区间,相比同类期刊的18%更具竞争力。值得强调的是,该刊对临床试验注册的规范日趋严格,要求所有涉及人体的研究必须预先完成临床试验注册。


二、投稿流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

期刊采用的Editorial Manager系统支持全流程数字化投稿,从稿件提交到初审决定平均耗时17个工作日。2023年新增的预审查服务(Presubmission Inquiry)可将决策时间缩短40%,这项服务特别适合具有时效性的重大研究发现。根据编委会披露的数据,临床队列研究的平均审稿周期为82天,基础研究类论文则需要94天。

投稿者需特别注意格式规范的特殊要求:病例报告需要配备视频资料补充,系统综述必须包含PRISMA流程图,动物实验必须提供ARRIVE指南检查表。近年来因格式问题被直接拒稿的比例达到14%,远超同类期刊的9%。建议使用期刊提供的LaTeX模板,可显著降低格式返修概率。


三、评审专家的核心关注维度

编委会最新公布的审稿标准显示,临床转化价值权重占比35%,方法学创新性占30%,这要求投稿研究必须具备明确的临床应用指向。以近期刊发的典型论文为例,瑞典团队关于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多中心研究,因建立可推广的诊断模型而获得优先出版。神经影像类论文需特别注意数据处理透明度,期刊要求公开至少2种分析软件的处理结果。

统计学审查尤为严格,编委会特别成立生物统计审核小组。2023年拒稿原因分析显示,28%的统计学问题集中在多重比较校正缺失,19%涉及统计效力不足。建议投稿前使用GPower软件进行效能验证,并在方法部分详细说明多重检验的校正方案。


四、提升接受率的实战策略

跨学科研究呈现显著优势,近两年接受论文中31%涉及人工智能与神经病理的结合。建议在选题阶段注重临床问题与新技术手段的融合,将深度学习应用于PET影像自动分析。对阴性结果的谨慎处理至关重要,2022年设立的”Negative Results”专栏已接受14篇具有启示意义的阴性研究,但要求必须包含充分的机制探讨。

合理利用期刊的特别征稿计划可事半功倍,当前正在进行的”Vascular Contribution to Dementia”专题征稿,接受率较常规提高12%。中国学者应特别关注地域性研究价值,如针对亚洲人群APOE ε4等位基因的特殊表现,此类研究在2023年获得42%的优先评审机会。


五、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红线

期刊近期升级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同时对接Crossref和iThenticate数据库。图像重复使用问题成为审查重点,建议原始数据保存期不少于投稿后5年。涉及基因编辑的研究必须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查的完整文件链,包括供体知情同意书和实验动物福利证明。

作者贡献声明需具体到研究构思、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细分环节,通讯作者需要对整个研究的真实性负全责。2023年新增的”Data Quality Seal”认证,要求随机抽查10%的原始数据,获得该认证的论文在Altmetric评分上平均高出37%。

问答环节:

问题1:该期刊对临床研究的哪些方面最看重?
答:临床转化价值(权重35%)、方法学严谨性(30%)、样本量合理性(20%)构成三大核心评审维度,特别关注诊断技术向基层医疗的推广可行性。

问题2:阴性结果论文有哪些投稿注意事项?
答:需在摘要明确标注阴性结果性质,讨论部分须包含潜在机制探讨和实验设计反思,建议选择”Negative Results”专栏投稿。

问题3: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发表的优势领域是什么?
答:中医药干预研究、地域基因多态性分析、数字疗法本土化应用等方向,近三年接受率高出平均水平15%。

问题4:如何处理涉及敏感技术的研究伦理?
答:基因编辑研究需提供三代测序原始数据,人工智能诊断系统须通过可解释性验证,所有敏感技术必须附风险收益评估报告。

问题5:开放获取模式对论文传播的影响如何?
答:黄金开放获取论文的Altmetric关注度是传统模式的2.3倍,但需注意部分基金对APC费用的报销限制。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