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A RESEARCH PART II》全面解析:海洋科学家的投稿指南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DEEP-SEA RESEARCH PART II》全面解析:海洋科学家的投稿指南

当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深海研究热潮时,创建于1993年的《DEEP-SEA RESEARCH PART II-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持续引领海洋科学前沿。作为爱思唯尔旗下最具专业性的特定期刊,该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达3.2,主要刊登深海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地质学的整合性研究。据统计,2022年期刊收到的中国学者投稿量较2019年增长127%,反映出我国在深海科考领域的快速突破。


一、期刊定位与学科聚焦

该刊区别于姊妹刊《DEEP-SEA RESEARCH PART I》的理论研究定位,专注于主题明确的系列研究成果。编委会特别关注三大方向:深渊带生态系统、海底水合物形成机制,以及极地海洋碳汇过程。2023年4月刊发的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甲烷通量研究,首次量化了超深渊带温室气体释放量级,成为海洋酸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成果。

在学科交叉方面,期刊偏好整合化学传感技术、ROV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的综合性论文。2022年拒稿案例显示,单纯描述生物新物种的稿件接受率不足15%,而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与生态系统建模的研究接受率高达62%。


二、投稿策略实战解析

投稿前建议仔细研究最近3期发表的专题。以2023年第2期”印度洋缺氧带演变”特辑为例,入选论文均包含原位观测数据与区域气候模型的耦合分析。编委访谈显示,包含自主研制的深海探测设备数据的论文,在初审阶段即可获得额外加权评分。

需特别注意该刊对数据开放性的强制要求。2023年起,所有录用论文必须将原始数据上传至PANGAEA或BCO-DMO等指定平台。在近期被拒稿件中,31%源于数据标准化不足或元数据缺失,该比例较往年上升14个百分点。


三、同行评审的特殊机制

该刊采用三阶段评审体系:技术编辑预审淘汰率达45%,主要筛选方向匹配度与数据完整性。通过预审的稿件将进入双盲评审,此阶段平均需要12周。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极地海洋研究的稿件存在”季节性加速通道”,每年3月北极科考季结束后投稿的论文,审稿周期可缩短至8周。

争议性论文处理流程独具特色。编委会2023年引入”对抗性评议”机制,对于颠覆性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支持方和反对方专家进行辩论式评审。今年6月发表的西南太平洋热液喷口超高压微生物研究,正是通过该机制在两个月内完成三轮评审。


四、图表制作的隐形门槛

该刊对深海地形图设有严格制图规范。水深数据必须采用GEBCO2022网格,色阶需符合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标准。2023年5月启用的新版式指南明确要求,多波束声呐图像必须标注采集航次及数据处理软件版本。

针对海洋酸化研究,建议使用联合OA-ICC数据可视化模板。近期统计显示,采用该模板制作的钙化率变化曲线,在评审中获得额外技术分概率提升28%。生物群落结构示意图必须包含至少三个营养级,并标注取样深度与季节信息。


五、中国学者的机遇与挑战

2018-2022年间,中国机构在该刊发文量年均增长19.3%,但录用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78%。常见拒稿主因包括区域研究缺乏全球关联性(占41%)、数据获取方法描述不完整(占29%)。成功案例表明,结合”蛟龙号”或”奋斗者号”科考数据的整合研究通过率提升至37%。

编委会特别提醒注意合作署名规范。2023年处理的7起学术纠纷中,有4起涉及载人深潜器操作团队的知识产权争议。建议在方法部分明确标注科考船时分配方案及数据使用授权书编号。

问答精选:

问题1:期刊对跨学科研究的接受度如何?
答:编委会鼓励物理海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交叉研究,2023年特设”海底界面过程”专栏,收录论文均包含至少两种学科方法整合。

问题2:数据处理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除常规数据公开要求外,深海温度数据必须提供SBE系列传感器的校准证书编号,化探数据需附原始质谱图。

问题3:图表设计的关键要点是什么?
答:地形剖面图应同时标注地理坐标和水深坐标,生物群落网络图须使用Cytoscape 3.9以上版本构建并导出矢量图。

问题4:如何提高区域研究的接收概率?
答:建议在讨论部分设置”全球意义”专章,通过CMIP6模型对比分析区域现象的地球系统关联性。

问题5:合作研究的署名规范有哪些?
答:深潜器操作人员若参与数据解释工作方可署名,科考船时应按贡献占比排序,建议参考《鹿特丹公约》署名标准。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