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建筑环境研究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DEVELOPMENT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DBE)自2019年创刊以来迅速跻身全球学者必投清单。这本开放获取期刊不仅被Scopus、DOAJ等15个国际数据库收录,最新公布的影响因子更达到6.7,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阵地。尤其在近三个月,随着欧盟地平线计划新增建筑能源改造专项,相关领域投稿量环比激增43%。
期刊定位与特色解析
DBE聚焦建筑环境全生命周期研究,涵盖从绿色建材创新到智慧运维管理的完整链条。与其他传统建筑期刊相比,其最大特色在于强调技术应用与政策研究的交叉融合。编辑团队特别青睐能结合BIM、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的实证研究,近期收录的获奖论文《基于物联网的建筑碳足迹实时监测系统》正是典型案例。
投稿策略中需特别注意本刊对数据可视化的严格要求。2023年9月更新的投稿须知明确指出,所有定量研究必须包含交互式三维模型或动态数据图谱。这种创新性呈现要求,既保证学术严谨又提升成果传播效果。
审稿流程与周期详解
采用双盲审制度的DBE,平均审稿周期控制在45天以内。编辑部主任Sarah Thompson在2023年国际建筑信息模型大会上透露,期刊通过AI预审系统将稿件初审时间压缩至72小时。但需要注意,超过35%的退稿发生在预审阶段,主要因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论文架构方面,本刊独创的”技术-政策-经济”三维度评估框架值得借鉴。最近获得快速通道审核的《模块化建筑废弃物回收体系》,正是通过设置独立章节论述技术转化路径与政策适配性,最终从收稿到录用仅用时28天。
跨学科投稿优势挖掘
DBE特别设立”交叉创新”专栏,鼓励建筑学与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跨界研究。2023年12月刊发的《自修复混凝土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集成研究》,就是土木工程师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的典范。此类跨学科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高出传统论文2.3倍。
投稿策略中应注重研究方法章节的深度呈现。编委会近期反馈显示,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筑能耗预测的研究,若能详细披露算法参数调优过程,录用概率可提升67%。但需避免过度技术化表述,保持理论阐释的清晰度。
开放获取的传播优势
作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DBE文章的平均Altmetric关注度达到传统订阅期刊的4.2倍。2023年10月发表的《东亚高密度城市热岛缓解策略》一文,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获得23万次学术讨论,这种传播效力对青年学者尤为有利。
在准备开放获取费用(APC)时,建议关注期刊的学术合作计划。目前与清华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18所高校建立的机构账户,可为本校师生提供70%的APC减免。需在投稿时提交有效的机构认证文件。
未来热点方向预测
根据编委会内部研讨会信息,2024年重点关注方向包括: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优化、灾后应急建造技术创新、文化遗产建筑的数字化保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融入区块链技术的建筑供应链追溯研究,已被列为优先出版方向。
投稿策略建议结合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近期录用的优秀论文均体现出明确的SDGs对应关系。《非洲贫民窟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就精准对应SDG6(清洁饮水)和SDG11(可持续社区),这种战略级问题导向更容易获得审稿专家认可。
投稿策略
在建筑环境研究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掌握DBE的投稿策略将成为学术突围的关键。建议研究者善用可视化工具强化数据呈现,注重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同时紧跟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保持论文的技术深度与政策敏感度的双重优势,方能在该刊的严格评审中脱颖而出。
问题1:DBE期刊的审稿周期通常需要多久?
答:采用AI预审系统后,72小时内完成初审,完整审稿周期平均45天,快速通道案例可缩短至28天。
问题2:哪些研究方向更容易获得录用?
答:建筑光伏一体化、灾后应急建造技术、区块链建筑供应链等跨学科创新研究具有显著优势。
问题3:如何有效降低开放获取费用?
答:通过院校机构合作计划最高可减免70%APC,需在投稿时提交机构认证文件。
问题4:论文结构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必须包含技术实施、政策适配、经济可行性三维度分析,建议单列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应章节。
问题5:可视化呈现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定量研究需提供交互式三维模型或动态数据图谱,静态图表不得超过总图表的40%。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