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期刊投稿指南:如何提升饮食失调领域研究成果的发表成功率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作为国际进食障碍研究学会(AED)的官方刊物,《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STUDIES ON ANOREXIA BULIMIA AND OBESITY》(ISSN 1124-4909)近三年影响因子稳定在3.5-4.2区间,位列精神病学Q1分区。该期刊特别关注神经性厌食、暴食症及肥胖的交叉研究,2023年新增数字健康干预方向的专栏投稿。本文结合期刊近半年公布的投稿数据(录用率19.7%)及编委会最新政策,为研究者提供精准投稿策略。


一、期刊定位与核心投稿方向解析

该期刊特别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2024年审稿人培训指南明确指出,涉及神经影像技术的饮食行为研究、新型数字疗法在进食障碍中的应用、代谢综合征与心理因素的双向作用三类论文将获得优先审理。值得关注的是,新冠大流行后关于社交隔离对青少年饮食失调影响的纵向研究保持较高采用率。

编辑部主任Dr. Palmieri在2023年国际会议上披露,针对人工智能在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存在明显投稿缺口。目前已发表的48篇相关论文中,仅有6篇涉及临床验证阶段研究,这与编委会期望的技术落地方向存在差距。建议研究者可重点布局AI辅助诊断工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二、投稿前的关键准备要素

伦理审查文件完备性是近年退稿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24年1月更新的作者须知,涉及青少年或特殊人群的研究必须提交完整的伦理审查流程图,特别是跨文化比较研究需注明各参与机构的伦理审查编号。统计方法部分需要明确说明如何处理共病因素的影响,建议使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处理多变量数据。

在参考文献选择上,近五年引用率需达到60%以上,但经典理论文献(如Fairburn认知行为治疗模型)可适当放宽年限。值得注意的是,该刊2023年开始采用Crossref Similarity Check查重系统,对自我抄袭的容忍度降至10%以下。


三、临床数据收集的规范与创新

病例报告类论文的平均录用周期缩短至8周,但需满足新诊断标准的应用案例或罕见共病分析。2023年收录的1篇暴食症合并Prader-Willi综合征的基因-行为双向作用机制研究,从投稿到接收仅用时49天。生态瞬时评估(EMA)方法的应用比例持续上升,但需配合传统临床量表进行数据互证。

对于干预研究,编委会更倾向接收包含12个月以上随访数据的RCT研究。2024年最新接收的8篇数字疗法论文中,6篇包含可穿戴设备采集的生理数据(如HRV心率变异性)与心理指标的关联分析。建议研究团队提前规划长期数据追踪方案。


四、论文写作的特殊技术要求

方法学部分必须单独列出”饮食行为评估标准化流程”,详细说明采用的评估工具及其文化适应性改造过程。结果展示建议使用动态数据可视化工具,如对食物选择任务的fMRI数据采用3D脑区激活时序图。讨论部分需结合ICD-11诊断标准变化分析研究发现的理论意义。

在Supplementary Materials中,需上传完整的评估量表中文原版及跨文化修订流程。对于涉及新型数字疗法的研究,需在附加文件中提供最少三个典型用户的人机交互过程录像片段(已模糊处理敏感信息)。


五、应对审稿意见的关键策略

统计分析复查是主要修稿要求,56%的返修意见涉及混合效应模型的应用验证。建议初次投稿时同步提交统计分析代码(R或Python格式)及原始数据脱敏样本。对”创新性不足”的审稿意见,可通过补充中介效应分析或调节效应验证进行提升。

遭遇方法论质疑时,可采用二次文献分析法加强论证。2023年成功接收的1篇脑肠轴机制研究,作者通过补充16篇动物实验研究的元分析数据,有效回应了审稿人对临床转化可行性的质疑。疫情期间积累的远程干预数据具有独特时效价值,建议充分利用此类研究背景提升论文采用概率。

投稿策略

针对《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STUDIES ON ANOREXIA BULIMIA AND OBESITY》的投稿,研究者应注重临床数据的长周期追踪与创新技术结合,严格遵守伦理报告规范,善用数字疗法等新兴研究方向填补学术空白。研究设计需预先考虑审稿人可能关注的方法学完整性,通过预注册研究方案提升论文可信度。

问题1:该期刊最关注哪些新兴研究方向?
答: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穿戴设备生理监测、跨文化比较研究及新冠后饮食行为改变是当前重点方向。

问题2:如何有效提升论文录用率?
答:确保12个月以上随访数据、采用多模态评估方法、预注册研究方案、配备完整伦理文件是关键策略。

问题3:病例报告类论文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需符合最新诊断标准、包含基因检测或特殊共病分析,建议补充至少三个月的行为干预记录。

问题4:数据处理有哪些常见雷区?
答:忽视共病因素的统计控制、未说明跨文化量表的适配过程、缺失原始数据脱敏样本易导致退稿。

问题5:平均审稿周期是多久?
答:初审7-10个工作日,首轮审稿约2-3个月,修稿后再审周期为4-6周,快速通道论文可缩短至28天。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