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OGICAL INFORMATICS》期刊介绍与投稿全攻略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ECOLOGICAL INFORMATICS》期刊介绍与投稿全攻略

生态信息学顶刊的跨学科价值

在全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迭代的背景下,《ECOLOGICAL INFORMATICS》作为生态信息学领域的旗舰期刊,近三年影响因子稳定在4.2-4.5区间,持续领跑环境建模与数据分析交叉学科。本刊由Elsevier出版,专注机器学习、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创新,2023年更增设AI for Ecology特色专栏,推动智能算法在物种分布预测、碳循环模拟等场景的实践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该期刊自2021年起施行开放获取政策转型,APC费用维持在2200美元,在生态学期刊中性价比突出。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生物多样性监测联盟技术顾问Jessica Gorzo,以及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首席建模师Frank Schlosser,确保稿件评审兼具学术深度与工程落地价值。

核心研究方向的收录偏好

根据2024年最新公布的投稿指南,期刊特别鼓励采用深度学习处理多源异构生态数据的研究。以今年3月刊发的Transformer架构驱动的高光谱遥感物种识别模型为例,该研究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技术,将热带雨林树种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1.7%,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范式。

环境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清洗方法同样是审稿重点。近期接收的一篇论文开发了基于时间序列聚类的异常值检测算法,成功应用于挪威森林生态监测系统,使数据预处理效率提升40%。这类将数据科学方法与具体生态场景深度结合的实证研究,通过率高达68%,显著高于纯理论研究。

投稿流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

该刊采用Editorial Manager系统实行三阶段评审机制。以中国学者团队2023年的投稿经历为例,从初稿提交到初审意见返回平均耗时42天,涉及数据可重复性验证、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等技术审查要点。重大修订稿的处理周期通常控制在28天内,但需注意生态模型的代码必须通过GitHub或Figshare平台开源。

投稿高峰期集中在每年4-6月(与全球生态监测项目周期相关),建议研究者错峰在9-11月投稿可缩短20%审稿时间。对于涉及濒危物种定位等敏感数据的研究,务必提前准备伦理审查文件和数据脱敏证明,这是近年来拒稿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术规范与格式的特殊要求

在文献引用方面,该刊强制要求近五年文献占比不低于60%,尤其重视引用本刊过往发表的关联研究。方法学部分必须包含与传统生态分析方法的对比实验,如随机森林模型需与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AUC值比较。

可视化规范则凸显学科特色:物种分布热力图必须采用CIELAB色彩空间,时间序列分析需同步展示原始传感器数据与处理结果。今年新增的审稿细则明确规定,使用Sentinel卫星数据需标注影像获取时的云覆盖率参数。

提升录用概率的实战策略

预印本平台的应用成为新的突破口。ResearchSquare数据显示,先在EarthArXiv发布预印本的研究稿件录用率提升15%。建议在数据采集阶段就与期刊编委建立联系,参与其主持的MDPI专题研讨会或ESA年会卫星会议,可获得针对性投稿指导。

针对中国学者常见的技术痛点,要强化方法创新部分的解释逻辑。某高校团队通过在模型中整合景观遗传学参数,结合SHAP值进行特征重要性可视化,最终将修改稿接收率从37%提升至82%。这类凸显方法论交叉融合的研究设计最受评审专家青睐。

热点问答解析

问题1:期刊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有何具体要求?
答:要求使用LIME、SHAP等可视化工具量化特征贡献度,特别是涉及物种环境响应的研究必须标注特征重要性排序。

问题2:生态监测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是否需要全部公开?
答:依据FAIR原则,至少需公开代表性样本数据集,并配套元数据说明文件,涉及国家公园定位等敏感信息可申请数据托管。

问题3:综述类文章的接收标准有哪些特殊考量?
答:需包含近三年算法创新的对比分析矩阵,并预测未来五年技术路线图,引用文献中至少40%来自本刊发表成果。

问题4:合作研究中野外数据采集如何规范署名?
答:要求提供数据贡献者声明,使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设备获得的影像数据,操作人员需列为共同作者。

问题5:模型性能评估指标的选择有哪些禁忌?
答:禁止单独使用准确率指标,必须结合Kappa系数、F1分数等多维度验证,空间预测类研究还需计算Moran’s I指数。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