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日本电气工程学会主办的核心刊物,《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JAPAN》(简称EEJ)创刊67年来始终是亚洲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这本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的英文期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已攀升至2.8,在高压输电、新能源技术方向的论文接收率维持在18%-23%之间。本文将从领域覆盖、审稿机制、语言规范三个维度,结合编委会最新公布的投稿数据,为研究者梳理切实可行的投稿策略。
一、精准定位:期刊重点覆盖的六大技术领域
根据2024年编委会发布的收录报告,EEJ最活跃的接收领域集中在智能电网(34%)、功率半导体(27%)和无线输电(18%)三大板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去年新增的”电力电子在碳中和中的应用”特刊,接收了23篇关于海上风电并网技术的深度研究。传统强项如电磁兼容性方向,由于全球研究者基数庞大,录用率已降至15%以下。
想要提升中稿概率,建议结合日本产官学联合项目选择研究方向。正在推进的JST战略创新计划中,关于超导磁储能系统的动态建模正是2023年被引用量最高(平均18.3次/篇)的热门领域。建议国内研究者特别注意EEJ对实证研究的偏好,近五年63%的录用论文都包含实验室验证数据。
二、审稿流程中的三个关键窗口期
根据官方统计,EEJ的标准审稿周期为9-14周,但不同研究方向的差异显著。新能源材料方向的稿件平均耗时比高压绝缘领域多出23天,主因在于编委会特别设置了应用前景论证环节。投稿者需注意两个黄金时段:每年3-5月教授晋升季的投稿量最大,而10-12月因编委会集中处理年度特刊,常规论文处理速度会提高40%。
2023年引入的预审机制是重要突破口。作者可于正式投稿前提交研究纲要(500词+关键图表),72小时内获得栏目编辑的匹配度反馈。数据显示,使用预审服务的稿件最终录用率提高至31%,其中78%成功案例都根据建议调整了实验设计参数。
三、突破语言壁垒的写作范式
虽然EEJ接受英文投稿,但编委会特别强调日式学术写作规范。通过对近两年拒稿原因的分析,32%的Technical Rejection都源于论文结构不符合日本学术范式。建议参照JSEE标准模板,在方法论章节必须包含”研究背景的社会价值”专项论述,理论推导部分要求采用step-by-step的日式论证逻辑。
图表规范是另一审查重点。编委会明确要求所有电路图必须采用JIS C 0617标准符号,坐标轴单位必须包含汉英双语标注。令人意外的是,使用LaTeX模板的作者接收率比Word用户高出17%,这与日本学术界对排版精度的特殊要求密切相关。
四、数据合规性审查要点解析
自2022年实施新的数据政策以来,EEJ对实验数据集的要求日趋严格。所有涉及现场测试的论文必须提供JIS Z 9090认证的校准证书,仿真模型需要上传至JST指定的可验证平台。2023年有14篇论文因未能通过数据可重复性审查被撤稿,其中包括2篇来自顶尖实验室的稿件。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该刊特别要求标注专利布局情况。对于涉及松下、东芝等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必须附上技术授权声明。近期新增的AI生成内容披露规则明确要求,若使用GPT等工具进行文本润色,须在致谢部分详细说明使用范围和目的。
五、资深审稿人的六大评审关注点
根据对12位EEJ现任编委的访谈,技术新颖性的评价标准已从”国际首创”转变为”在日本市场的适用创新”。有位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的编委透露,他们在评审高压直流断路器论文时,格外关注装置尺寸是否符合日本狭小变电站的特殊需求。
在理论贡献层面,编委会正在强化工程实用价值评估。某篇关于GaN器件散热优化的论文,因同时提供成本分析模型而被列为年度亮点论文。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编委都强调研究局限性的诚实陈述,有3篇高分论文正是因为详实的误差分析部分获得优先刊发资格。
投稿策略:五个提高成功率的具体方法
推荐使用期刊官网的论文匹配度自测工具,该AI系统基于近五年收录数据训练,能准确预测研究方向与期刊定位的契合度。第二,在实验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数据可视化要求,编委会统计显示含有三维动态示意图的稿件评审通过率高出29%。
第三,合理运用日本学术圈的”合著文化”,邀请日方合作者可使稿件进入”国内合作”快速通道。第四,关注每年9月发布的年度研究热点白皮书,提前布局未来两年的技术方向。建议在修改阶段主动请求编委指定领域专家指导,该服务可使大修转录用比例提高至73%。
问答:研究者最关注的投稿疑惑
问题1:非日本机构的论文会被区别对待吗?
答:根据2023年数据,国际稿件占比已达41%。编委会采用双盲审制度,关键在契合日本技术需求,建议多引用日方学者近五年的研究成果。
问题2:综述类论文的接收标准是什么?
答:仅限编委约稿,但可通过提交高质量研究简报争取转正机会,年度收录约3-5篇自主投稿综述。
问题3:语言润色服务是否影响评审?
答:官方推荐的JST学术写作中心提供免费润色,使用该服务稿件初审通过率提高38%,需在投稿时附上认证证书。
问题4:专利关联性声明的具体要求?
答:必须标注专利申请号及法律状态,跨国合作项目需说明各国专利布局情况,但可申请商业秘密部分脱敏处理。
问题5:被拒稿件申诉的成功率如何?
答:技术性拒稿不建议申诉,但若涉及评审失误可提交证据链,2023年成功案例占申诉总量的11%。
问题6:特刊与常规刊的投稿策略差异?
答:特刊更注重技术落地场景,要求提供商业应用路线图,但审稿周期压缩至6周,建议优先考虑技术创新性较强的成果。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