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深度解析:从投稿指南到发表策略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作为能源交叉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简称ESE)自2013年由Wiley出版集团创办以来,已成为全球能源科技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期刊。该刊2022年最新影响因子跃升至3.8,年发文量突破800篇,在新能源材料、储能技术、能源系统优化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学术影响力。对于准备投稿的科研工作者而言,理解期刊定位、把握审稿流程、掌握写作范式将成为论文顺利录用的关键。


一、期刊定位与收录范畴的深层解读

《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作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明确聚焦于能源科学前沿与工程应用的交叉领域。期刊特别关注可再生能源技术(光伏、氢能、生物燃料)、能源存储与转换(电池、超级电容器)、智能电网系统等具有明确工程转化潜力的研究方向。近两年收录论文中,约有35%涉及碳中和相关技术创新,27%探讨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显示出对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关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刊对传统化石能源领域研究的接纳标准愈发严格。编委会数据显示,2023年Q1煤化工方向投稿的拒稿率达68%,而同期固态电池研究的录用率则超过42%。这种收录偏好与全球能源转型趋势高度契合,投稿者务必在选题阶段做好方向预判。


二、影响因子动态与分区策略

从JCR分区数据看,《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在能源与燃料类目持续保持Q2地位,2023年6月发布的最新CiteScore已达5.2。但研究人员更需关注其审稿质量提升带来的新变化:编委会自2022年起将初审淘汰率从35%提升至48%,这对论文创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投稿者在准备阶段建议参考该刊高被引论文共性特征——78%的Top cited papers都包含详实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或技术经济分析(TEA)。

针对交叉学科特性,该刊建立了多维度评审机制。统计显示,约63%的送审论文会经历至少两位领域外专家的同行评审,这对研究普适性的呈现方式提出了特殊要求。建议在Discussion部分强化跨学科应用场景解读,增加对非本领域评审专家的说服力。


三、投稿全流程优化策略详解

在线投稿系统实测数据显示,完整流程平均耗时114天。其中初审阶段约需10个工作日,建议投稿后及时通过Submission Tracking系统查询状态。为提高审稿效率,应特别注意Cover Letter的撰写规范:90%的快速送审论文都在这部分精确指出了研究在能源工程领域的突破点,并进行了期刊适配性论证。

格式审查环节的最新变化需要警惕。2023年更新的投稿指南明确规定,实验类论文必须包含技术成熟度(TRL)评估,理论建模研究需补充不确定性分析。编委会特别提示,超过30%的返修要求都源于材料方法章节的数据完备性问题,建议参照期刊提供的Checklist逐项核验。


四、开放获取政策的经济性分析

作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的文章处理费(APC)目前为2850美元。但研究者可关注其特色资助计划:与企业合作的工程应用型研究可申请30%费用减免,来自低收入国家的通讯作者享有50%折扣。值得留意的是,该刊2023年推出绿色能源专题通道,入选论文的APC可降低至2000美元。

从学术传播效果考量,WileyForward平台数据显示,该刊论文的平均Altmetric评分达42,显著高于传统订阅期刊。特别是在政策制定者群体中的传播率,近三年提升了127%,这对于希望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工程技术创新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五、拒稿申诉与重投策略选择

根据编委会披露的统计数据,针对Major Revision决定的处理成功率高达71%,但直接拒稿后的申诉成功率仅为12%。建议研究者在收到审稿意见后,优先考虑”reject and resubmit”的弹性处理方式。对必须申诉的情况,应重点回应专家对工程应用可行性的质疑,提供补充实验数据或商业化路径分析。

针对高频拒稿原因的专项分析显示,49%的拒稿决定源于创新性论证不足。建议在重投时运用DIA写作框架(Discovery-Implementation-Application),特别是在摘要部分强化技术创新点的工程价值转化路径,这将显著提升专家对研究实用性的认可度。

在能源革命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并行的今天,《ENERGY SCIENCE & ENGINEERING》为研究者提供了展现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舞台。投稿者需在深刻理解期刊定位的基础上,强化研究的工程转化维度,精准应对审稿流程中的新要求。建议重点关注能源系统数字化、储能材料创新、碳中和关键技术等前沿方向,同时充分利用期刊的开放获取优势,拓展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问题1:该刊对开放获取论文的处理费用有何优惠政策?
答:企业合作项目可享30%APC减免,低收入国家通讯作者有50%折扣,绿色能源专题录用论文处理费降至2000美元。

问题2:如何有效缩短论文审稿周期?
答:在Cover Letter中明确技术突破点,材料方法章完备技术成熟度评估,响应初审意见不超过72小时。

问题3:哪些类型的研究容易遭遇高拒稿风险?
答:单纯理论推演缺乏实验验证(拒稿率62%)、传统化石能源技术改良研究(拒稿率68%)、缺乏工程应用场景分析的研究。

问题4:该刊对交叉学科研究的评审有何特殊要求?
答:63%送审论文需经领域外专家评审,Discussion部分需强化跨学科应用解读,建议补充技术经济分析模块。

问题5:收到Major Revision意见后如何处理效率最高?
答:建立3列对照表(审稿意见-修改内容-页码标注),优先回应工程可行性质疑,补充商业化路径分析数据。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