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刊发葛四友教授文章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直觉在元伦理学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是裁决理论的终极标准,还是仅具初步指引意义?葛四友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最新发文,揭秘元伦理学发展中三类直觉辩护的演变逻辑:从对立到理解,再到相容与接纳。文章系统梳理百年来理论冲突背后的直觉分歧,提出直觉功能的阶段性转型,为解决伦理理论争端提供全新视角。读懂这篇,掌握前沿哲学思辨的关键脉络。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刊发葛四友教授文章

通讯员王徵)《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刊发我校哲学学院葛四友教授文章《元伦理学中的“直觉”问题》。据悉,2024年我校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共发表学术文章6篇,创历史新高。

文章认为,元伦理学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催生了许多相互冲突的理论流派。以往研究侧重于从论证角度理解和解决理论分歧,较少关注直觉在理论辩护中的作用。关于直觉首先需要澄清两个问题。其一,人们更重视的是哪些核心直觉,体现科学主义精神的直觉,还是反映反道德虚无主义的直觉?其二,直觉在理论辩护中发挥何种功能,它为理论提供结论性辩护、初定辩护还是初步辩护?研究者在元伦理学早期普遍认为直觉提供的是结论性辩护,倚重某一类直觉的理论通常会排斥或忽视另一类直觉,两者处于对立状态;进入中期开始认为直觉提供了初定辩护,试图通过某一类直觉来解释甚至消解另一类直觉,两类直觉进入相互理解的过程;到了后期则认为直觉提供初步辩护,逐渐展现出两类直觉的相容性,并进入相互接纳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主要刊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性、高端性研究成果。近年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学术研究主体性、原创性,推出更多富于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编辑:赵冀帆)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