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领域顶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值得投吗?资深作者解密投稿门道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结构工程领域顶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值得投吗?资深作者解密投稿门道

创刊于1978年的《ENGINEERING STRUCTURES》作为结构工程领域的标杆期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攀升至5.582,在土木工程类JCR分区中稳居Q1区。这本由Elsevier出版的月刊,近期因推行开放获取转型引发学界热议。对于从事钢结构抗震、混凝土耐久性等方向的研究者而言,精准把握该期刊的录用偏好已成为提升投稿成功率的关键。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剖析

作为结构工程三大经典期刊(ES、JCSR、EESD)之首,《ENGINEERING STRUCTURES》特别青睐具备工程实用价值的创新研究。主编S. Pellegrino教授领衔的编委会,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智能监测技术、可持续建筑结构等前沿方向的关注权重。

从Scopus数据库统计可见,2018-2022年间期刊年均载文量维持在650篇左右,中国学者贡献率从29%上升至41%。但需要警惕的是,据2023年编委会披露,因实验数据不完整导致的拒稿比例高达34%,远超学科平均水平。


二、投稿策略黄金组合

在选题构思阶段,建议聚焦”传统结构+新兴技术”的交叉领域。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与既有桥梁加固技术结合,或是运用机器视觉改进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这类选题在近三年高被引论文中占比达62%。

数据验证环节必须做到”三维覆盖”:物理实验数据需配备高精度传感器阵列(建议采样频率≥100Hz),数值模拟应有不少于3种本构模型的对比验证,现场监测数据的时间跨度建议超过12个月的自然周期。本刊审稿专家尤其关注不同数据源间的互证关系。


三、规避常见退稿陷阱的实战指南

格式规范方面,本刊对有限元建模流程的描述有着”可视化”的特殊要求。建议采用流程图+参数对照表的形式,将材料参数、网格划分准则、边界条件等要素进行矩阵式呈现。参考文献需注意近三年文献占比不应低于40%。

在推荐审稿人环节,应精准匹配研究方向的”三级分类”。研究组合结构抗震性能时,不要笼统选择”地震工程”专家,而应具体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时程分析”这类细分领域。编委会数据库显示,精准推荐的稿件初审通过率提升27%。


四、特别关注:开放获取模式带来的变革

自2024年1月起,本刊将转为完全开放获取(OA)模式,每篇论文收取3850美元出版费。这对经费紧张的研究团队构成新挑战,但数据分析显示OA论文的三年引用次数平均提高1.8倍。建议优先选择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校企合作项目投稿,多渠道分摊出版成本。


五、拒稿重生案例深度解读

以某高校研究团队关于”形状记忆合金支座隔震性能”研究为例,初投稿件因缺乏实际工程对比数据遭拒。团队补充某跨海大桥的监测数据后,将理论研究深度与工程验证广度相结合,修改稿最终获得”原则性接收”并登上封面论文。这个案例印证了编委会反复强调的”理论创新+工程价值”双轮驱动原则。

在结构工程研究日趋多元化的当下,《ENGINEERING STRUCTURES》始终保持着对工程实践的本真追求。通过对近三年724篇录用论文的聚类分析可见,基于物联网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模块化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极端荷载下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等方向,正成为新的学术增长极。

问答精选:

问题1:该期刊的平均审稿周期是多少?
答:统计数据显示,初审平均用时14天,外审阶段约需58天。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测研究类论文,可能触发”快速通道”评审,最快42天完成全流程。

问题2: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比何把握?
答:建议采用6:4的黄金分割原则,即理论推导占60%,工程验证占40%。涉及新材料研究的论文,需包含至少一个足尺试件的试验数据。

问题3:推荐审稿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需规避近五年合作者及同机构专家,优先选择近期在本刊发表过相似方向论文的学者。每个审稿人的H指数建议在15-40区间。

问题4:开放获取转型会影响论文评审标准吗?
答:编委会明确表示评审标准不变,但OA论文需要额外提供2-3张高像素工程实景图。数据可用性声明部分需详细说明工程数据的获取途径。

问题5:与其他结构工程期刊相比有何独特优势?
答:相较于偏重理论的《Thin-Walled Structures》,本刊更强调工程示范价值;相比《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本刊的学科交叉性更强,对智能建造技术兼容度更高。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