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期刊介绍与投稿全攻略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作为剑桥大学出版社旗下传染病学领域的权威期刊,《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自1987年创刊以来始终是病原体传播机制研究的风向标。在当前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该期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4.8分(JCR Q1区),其刊发的37%论文涉及冠状病毒演化追踪,充分体现学术圈对全球健康议题的持续关注。


一、百年老刊的学术定位与发展轨迹

这本始创于大流行病防控初期的期刊,始终聚焦传染性疾病传播动力学的定量分析。从1988年刊发首篇霍乱传播模型研究,到2023年最新出版的Delta-Omicron重组病毒追踪报告,其收稿范围涵盖传染病建模、疫苗有效性评估、分子流行病学等细分领域。近年新增的”Emerging Pathogens”专栏,每月接收约15篇涉及新型人畜共患病的前沿研究。

在学术评价体系方面,期刊2024年修订的同行评审指南特别强调三个维度:流行病学数据的时空代表性、统计学方法的稳健性、公共卫生决策支撑价值。执行主编Dr. Smythe在最近访谈中指出,15%的来稿因采样周期未覆盖完整流行曲线而被退稿。


二、特色论文类型与写作规范

不同于普通医学期刊,该刊特别青睐三类研究:基于多中心监测数据的传播链重建(占刊文量41%)、抗病毒药物的真实世界有效性研究(29%)、以及数学模型驱动下的干预政策仿真(23%)。2023年下载量TOP3的文章均涉及新冠肺炎的家庭传播动态分析。

写作规范中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可视化标准:所有时空分布图必须采用WGS84坐标系统,人群流动数据需标注手机信令采集商。近期被接收的韩国MERS追踪研究,其Supplementary Material包含45个动态传播模拟视频,这种多媒体呈现方式正成为趋势。


三、投稿避坑指南与流程优化

期刊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投稿接收率为18.7%,平均审稿周期56天。常见退稿原因中,32%涉及研究设计缺陷(如血清学调查的时间窗设置错误),28%源于统计分析瑕疵(未校正人群流动性混杂因素)。

投稿前建议使用期刊提供的预审服务:作者可提交500字摘要进行选题评估,这项免费服务能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意见。对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务必包含进化树构建的详细参数(核酸替代模型选择依据、Bootstrap验证次数等)。


四、公共卫生政策的学术支撑

作为WHO合作期刊,该刊每期设”Policy Brief”专栏刊载政府咨询报告。2023年最受关注的菲律宾登革热疫苗接种策略研究,直接推动了该国血清监测频次的调整。值得关注的是,基于该刊数学模型建立的东南亚地区疟疾预警系统,使早期响应时间缩短了37%。

中国学者在该刊的表现尤为亮眼:2022-2023年间,来自我国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增长42%,其中87%涉及新冠肺炎的病毒变异追踪与群体免疫阈值研究。清华大学团队关于灭活疫苗异源加强的Ⅲ期临床试验报告,创下单篇Altmetric指数967分的新纪录。


五、开放科学时代的未来转型

随着剑桥大学出版社全面转向开放获取模式,该刊2024年推出了”快速数据共享”计划:作者提交原始监测数据可享受15%的出版费折扣。新开通的交互式图集功能,允许读者动态调整参数观察传染病传播趋势。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编辑部今年启用了AI辅助审稿系统,可自动检测统计方法适用性。但人类专家的核心作用依旧不可替代——在处理多病原体共感染这样的复杂议题时,资深编辑的平均审稿意见字数仍保持在1200字以上。

【投稿战略要点】

在向《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投稿时,需特别注意三点:研究设计应包含至少两种建模方法的交叉验证;数据采集需覆盖完整流行周期;政策建议部分要量化预期防控效果。近期成功案例显示,融入卫星遥感人口迁徙数据的研究接收率提升27%。

问题1:该期刊偏好的研究类型有哪些?
答:重点关注多中心监测数据驱动的传播链重建、真实世界药物有效性评估、数学模型政策仿真三类研究,尤其重视数据的时空完整性和公共卫生转化价值。

问题2:投稿流程中有哪些关键时间节点?
答:预审反馈需3个工作日,正式审稿周期约8周,接收后2周内完成校样,开放获取文章通常在接收后4周正式上线。

问题3:如何有效提高稿件接收率?
答:建议使用预审服务筛选选题,在方法学部分增加敏感性分析,补充多媒体可视化素材,政策建议部分量化防控效果预测值。

问题4:新冠疫情后期刊收稿方向有何转变?
答:加大长新冠后遗症流行病学、疫苗混合接种策略、新型变异株跨物种传播机制等方向的征稿力度,2023年相关专题收录量增加55%。

问题5:开放获取转型对作者有何影响?
答:文章处理费(APC)调整为2850美元,但参与数据共享计划可享折扣,开放获取文章平均下载量是订阅模式的3.2倍。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