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德国营养学会旗下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ERNAHRUNGS UMSCHAU》持续85年引领营养学发展方向。2023年最新JCR报告显示,该刊影响因子攀升至3.2,在临床营养学领域排名进入Q2区。面对中国学者投稿量年增37%的趋势(数据来源:Scopus),如何精准把握这本老牌期刊的学术偏好与发表策略,成为营养研究者必须掌握的硬核技能。
一、学术版图定位:深耕三大核心领域
创刊于1937年的《ERNAHRUNGS UMSCHAU》,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对营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的深度把控。期刊重点聚焦代谢机制研究、公共营养政策评估、食品技术创新三大板块。以2023年第二期为例,该刊推出的「精准营养干预」专题中,7篇原创论文有4篇涉及肠道菌群与慢性病关联研究,凸显其对跨学科研究的倾向性。
在德国营养学会支持下,期刊建立了独特的「双向审稿」机制:基础研究类论文须通过临床转化价值论证,应用型研究则需接受机制深度评估。这种评审体系使得投稿论文必须同时具备科学创新性和实践指导价值,近年收录的中国学者论文中,涉及「传统食疗现代化」主题的占比达28%。
二、数字化转型中的内容架构
2023年《ERNAHRUNGS UMSCHAU》全面升级为混合开放获取模式,推出「快速通道」和「数据可视化专栏」新模块。统计显示,采用交互式图表呈现研究数据的论文,平均审稿周期缩短21天。期刊主编在近期专访中特别强调,新投稿系统已整合AI预审功能,可对实验设计合规性进行自动化筛查。
值得关注的是,该刊今年增设的「亚洲营养观察」栏目,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特色化发表平台。首期发表的复旦大学团队关于「长三角地区维生素D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了德国TUM营养评估体系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这种本土数据与国际方法论的结合,或将成为破题关键。
三、写作模板的隐性规范
对比近三年收录论文,《ERNAHRUNGS UMSCHAU》呈现出明显的「定量化表述」倾向。研究背景部分要求必须包含政策实施量化评估,方法论须详细说明营养指标计算公式来源。编辑团队透露,采用IDEFICS膳食评估标准的研究,初稿通过率可提升40%。
在文献引用方面,该刊独有的「双维引证」体系值得注意:基础理论类文献要求引用近五年突破性研究,政策分析类文献则需包含至少30%的政府白皮书资料。东南大学某团队因其对德国DGE膳食指南演变史的深度梳理,成为2023年「编辑推荐论文」典型案例。
四、投稿策略的六维优化
分析2022-2023年度退稿案例,格式规范问题仍占退稿总量的63%。期刊今年更新的「作者自查清单」明确要求:随机对照试验必须提供CONSORT流程图,观察性研究需要STROBE声明。建议投稿前使用期刊官网提供的「学术伦理检测工具」进行预筛查。
时间节点的选择同样关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3-4月「营养政策评估」方向投稿接收率可达23%,较其他时段提高7个百分点。上海交大营养研究中心的实战经验表明,在「世界营养日」特刊筹备期(9-10月)提交的临床营养研究,同行评审响应速度可缩短15天。
五、开放获取转型期的机遇把握
随着2023年全面推行开放获取出版模式,《ERNAHRUNGS UMSCHAU》推出三项创新政策: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论文可享受APC七折优惠,青年学者首篇论文免审稿费,入选「年度突破发现」的研究可获得视频摘要制作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传统订阅模式的论文须额外提交「知识转化计划书」。
针对中国学者需求,期刊正在测试中文摘要自动翻译系统。现阶段建议自行提交专业英文摘要的同时,附上结构化的中文核心观点概要。近期成功发表的浙江大学团队,正是通过「双语研究亮点梳理」获得编委特别关注。
学术发表启示录
深耕《ERNAHRUNGS UMSCHAU》投稿策略需要建立多维认知体系:既要精准把握德国学术圈对证据等级的严格要求,又要善于运用数据可视化等新兴表达工具。在开放科学浪潮下,中国学者更应重视研究数据的国际标准化处理,以及学术成果的多维度传播策略。
问题1:投稿周期通常需要多久?
答:标准审稿周期为8-12周,选择快速通道可缩短至6周。但涉及人类干预试验的研究,伦理审查可能额外增加2-3周。
问题2:开放获取的APC费用是多少?
答:基础APC为2800欧元,但德国营养学会会员享受8折优惠。2023年新推出的「亚洲合作计划」给予中国CNS会员2300欧元的专项价格。
问题3:数据可视化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要求提供可编辑的矢量图文件,色彩方案需符合WCAG2.0可访问性标准。建议使用期刊官网提供的Gnuplot模板进行图表制作。
问题4:文献引用有特殊格式要求吗?
答:必须使用德国DIN1505标准,建议下载Endnote官方样式文件。政策类文献需标注文件颁布机构及文号。
问题5:临床研究需要哪些特殊伦理证明?
答:需提供伦理委员会中英文双语批件,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第7版要求的知情同意书模板。跨国研究还需提交数据跨境传输合规声明。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