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ASIAN SOIL SCIENCE》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学术定位到发表技巧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EURASIAN SOIL SCIENCE》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学术定位到发表技巧

在全球土壤科学研究领域,《EURASIAN SOIL SCIENCE》作为俄罗斯科学院主办的核心期刊,持续保持着独特学术地位。2023年最新发布的JCR分区显示,该刊在土壤科学类目稳居Q2行列,影响因子上升至2.156。这份创刊于1967年的双月刊,聚焦欧亚大陆土壤形成机理、退化防治及修复技术等核心议题,尤其重视跨区域的比较土壤学研究。近期莫斯科大学团队关于冻土碳循环的突破性成果,正是通过该刊实现了快速传播。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

作为国际土壤学联合会(IUSS)认证期刊,《EURASIAN SOIL SCIENCE》建立了独特的区域特色研究体系。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专注欧亚大陆特有的黑钙土、盐碱土、永久冻土研究;构建东欧平原至远东地区的地带性土壤研究网络;推动传统土壤发生学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交叉融合。2023年特别策划的”一带一路沿线土壤退化治理”专题,吸引了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顶尖团队投稿。

期刊近年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英文论文占比已超80%。编委会成员来自37个国家,包括我国土壤微形态专家李保国教授。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对GIS技术在土壤制图中的应用、土壤微生物组功能分析等新兴领域保持高度敏感,2024年将推出的”数字土壤建模”专刊值得重点关注。


二、投稿流程全解析

该刊采用Editorial Manager系统实行三重审稿制:1周内完成格式预审,3周内由领域编辑初审,通过后进入双盲外审阶段。近6个月统计数据显示,地质化学类稿件平均审稿周期58天,土壤物理学方向缩短至43天。投稿人需特别注意文献综述比例控制在25%以内,实验方法部分要求配附原始数据二维码。

格式规范方面,正文需遵循IGBP土壤分类标准,插图必须包含WGS84坐标系参数。针对中国学者常见问题,编辑部主任Ivanov在2023年北京论坛特别指出:避免简单移植国内评价体系,应强化区域对比分析,突出研究成果的跨大陆适用性。


三、提升稿件接收率的黄金策略

数据分析显示,过去三年接收论文存在明显共性特征: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的论文接收率高出传统方法稿31%;包含中亚或东欧田野调查数据的案例研究通过率超60%;引入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物质迁移研究占比稳步提升。编辑团队特别提醒,讨论部分应着重阐明研究发现的区域特异性和普遍适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选题策略上,建议优先考虑以下方向:气候变化下的土壤碳氮耦合机制、新型生物炭材料的田间应用评估、无人机多光谱土壤监测技术验证。值得注意的是,该刊近期新增”土壤文化遗产”专栏,为农业考古等交叉学科研究开辟了快速通道。


四、语言润色与学术伦理规范

非英语母语作者常因语法错误导致初审退回。编辑部认可的润色机构清单中,Enago和Springer Nature Language Services评分最高。在学术伦理方面,2023年起实行原始数据云端存档制度,要求提供野外采样GPS轨迹记录,实验设计必须说明样本重复次数确定依据。

投稿信(Cover Letter)需明确三项核心要素:研究填补了欧亚土壤谱系的何种空白、创新方法与区域传统研究的比较优势、可能引发的国际学术讨论点。近期成功案例显示,加入可视化摘要(Visual Abstract)的稿件初审通过率提升40%。


五、发表后的学术增值路径

该刊与SpringerLink平台建立全文优先出版机制,接收论文平均提前18天在线发表。研究者可通过”学术影响力加速计划”,免费获取Altmetric关注度报告。针对高被引论文,编辑部定期组织国际作者线上论坛,2023年举办的西伯利亚冻土研讨会产生4项后续国际合作项目。

特别提醒中国学者关注”丝绸之路土壤科学”专项基金,该计划对中亚土壤盐渍化治理类论文提供最高3000欧元的后续研究资助。已发表作者可申请加入欧亚土壤青年学者网络,获取28国野外实验站点的数据支持权限。

问答环节

问题1:该刊对方法创新性有何特殊要求?
答:侧重传统方法与新技术融合,如将土壤形态描述体系与X射线断层扫描结合,接收率提升显著。

问题2:图表制作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答:土壤剖面照片需包含标准比色卡,电镜图像必须标注比例尺,气候数据图要附加柯本分类标识。

问题3:如何提高区域研究的普适价值?
答:建议设置”平行样区”,将东亚研究结果与东欧类似土壤带进行对比分析。

问题4:开放获取费用是多少?
答:常规论文APC为1850美元,入选重点专题或获得编委推荐的稿件可减免30%。

问题5:拒稿后申诉成功率如何?
答:提供补充实验数据的情况下申诉成功率达28%,关键要针对审稿人质疑进行量化回应。

问题6:有哪些需要规避的常见错误?
答:土壤分类沿用过时的苏联体系,忽略最新WRB标准;忽视区域性传统农耕智慧的价值论述。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