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际儿科外科学界的重要交流平台,《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EJPS)近三年持续保持在Q2分区,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2.1。这本创刊于1991年的专业期刊,重点关注先天性畸形矫正、儿童肿瘤切除、微创手术创新三大领域,每年收录临床研究、技术创新、病例报告等类型论文约120篇。对于儿科外科医生和研究者而言,精准把握该刊的学术定位与审稿偏好,是提升投稿成功率的关键。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析
该刊特别强调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的有机融合。2023年编委会数据显示,61%的录用论文涉及创新手术术式改良,29%为新型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其余为罕见病例的多中心研究。主编团队近期专访中明确指出,当前优先考虑具有明确转化医学价值的成果,将基因组学检测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术式选择,或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监测中的临床验证。
值得关注的是,期刊2023年新增”技术创新短报”栏目,允许研究者以2500字篇幅快速报道器械改良或术式优化成果。这种改变既保持了传统论著的学术深度,又为临床即时经验交流开辟了快速通道,投稿接收周期平均缩短至8.7周。
选题方向与格式规范要点
编委会最新公布的拒稿分析报告显示,不符合学科边界的论文占比达37%。明确的是,EJPS重点关注0-18岁患者的外科治疗,不接受单纯内科治疗或交叉学科研究。成功的投稿往往具有三个特征:清晰的手术技术描述(需附操作视频截图)、完善的术后随访数据(至少12个月)、客观的并发症分析(按Clavien-Dindo分级)。
在病例报告撰写方面,期刊要求严格遵守CARE指南模板。2023年4月起,超过10例的队列研究需提供统计学审查证明,这要求研究者在实验设计阶段就与生物统计专家开展协作。对先天性膈疝、胆道闭锁等热点病种,建议结合新兴技术如3D打印器官模型或血流动力学模拟进行深入讨论。
审稿流程优化策略
期刊采用双盲审制度,平均审稿周期为14周。为提高效率,建议投稿时同步上传原始数据管理声明(DMS)和伦理审查原件。统计显示,完整提交ORCID信息及临床试验注册号的论文,初审通过率提升23%。对于重大创新成果,可通过”快速通道”在72小时内获得预审反馈。
针对审稿人常见质疑点,需在讨论部分着重说明三方面内容:新术式与传统方法的对照分析、并发症预防的系统性方案、研究结论的临床推广路径。根据近六个月收录论文分析,包含多中心验证数据或成本效益分析的论文,二次修稿录用率可达89%。
学术伦理与版权管理
期刊严格执行ICMJE标准,2023年起要求所有影像资料附带设备参数和采集时间。涉及新型器械应用的论文,必须提供CE认证或FDA许可文件。在知情同意方面,16岁以上患者需单独签署授权书,监护人签字不再具备法律效力。
版权协议新增”数据共享条款”,作者须承诺原始数据在论文发表后12个月内上传至指定的儿科外科数据库。开放获取模式下文章处理费(APC)为2850美元,但院校联盟成员可享受40%的折扣,发展中国家研究者可申请全额豁免。
投稿后的跟进与学术社交
论文在线发表后,建议通过期刊的学术传播系统定制个性化推广方案。数据显示,配合制作手术演示短视频(控制在90秒内)的论文,三个月内下载量平均增加3.7倍。积极参与编委会组织的线上病例讨论会,可提升后续投稿的优先审阅权重。
对于未录用稿件,期刊提供详细的退稿报告服务(需支付150欧元)。分析表明,47%的退稿论文在补充长期随访数据或增加多中心验证后,通过重投最终被接收。建议研究者建立持续追踪机制,及时获取期刊年度重点征稿方向等关键信息。
投稿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期刊对临床研究样本量有何具体要求?
答:对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要求样本量不少于30例;前瞻性研究建议20例以上;多中心研究允许10例/中心,但需保证研究方法标准化。
问题2:影像资料提交有哪些技术规范?
答:CT/MRI需提供DICOM格式原始数据,内镜视频要求MP4格式(480p以上),手术照片需包含比例尺,所有影像需去除患者标识信息。
问题3:伦理审查需要注意哪些新变化?
答: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需额外提交数据安全监控委员会(DSMB)的批准文件,涉及基因检测的研究必须附上生物样本库使用协议。
问题4:开放获取与非开放获取的选择建议?
答:基础性研究建议选择开放获取以提升传播效果,而临床技术创新类论文可选择传统出版模式,通过期刊的定制推送服务触达目标读者。
问题5:回复审稿意见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答:采用分点逐项回复格式,修改部分用蓝色高亮显示,争议性问题建议引用2-3篇近期发表的权威文献作为佐证,并承诺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