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神经科学领域持续升温的2023年,《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作为国际权威期刊始终保持着学术影响力。最新数据显示,该刊今年CiteScore已达到3.7,在中科院分区中稳居神经科学三区,近三个月来关于神经可塑性和电生理技术的研究论文占比显著提升。
期刊定位与学术价值解析
创刊于1966年的《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并重的办刊方针。编辑团队特别青睐运用动物模型开展的创新性实验研究,尤其是采用光遗传学、双光子显微成像等前沿技术的论文。近期收录的突破性成果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以及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
对国内研究者而言,该刊的优势在于相对灵活的篇幅要求(常规论文
8,000词以内)和快速审稿周期(平均42天)。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期刊新增神经调控技术专栏,特别关注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领域的研究突破。
投稿策略的四大关键维度
是实验设计的完整性,期刊要求所有动物实验必须提供伦理审查编号和详细饲养条件。最近的拒稿统计显示,36%的论文因未采用随机双盲设计而遭退稿。在数据分析环节,编辑委员会明确建议使用Python或MATLAB代码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
要注重跨学科创新。2023年成功发表的论文中,整合计算建模与电生理记录的研究占比达到41%。7月刊发的脑机接口研究,就巧妙结合了机器学习算法与皮层电位分析,这种复合型研究方法更易获得审稿人青睐。
避雷指南:审稿人最关注的细节
格式规范方面,引文必须严格遵循温哥华格式,图注需要使用Arial 9号字体。统计方法描述不当是近期退稿的首要原因,特别是未说明多重比较校正方法的情况。对于免疫组化结果,现在要求提供原始图像和定量分析的完整数据包。
在补充材料准备上,视频类证据的接受度显著提高。近期有研究者通过提交小鼠行为学视频集,成功提升了论文的可信度。但需注意视频分辨率不得低于1280×720,且需包含时间标记和比例尺。
开放获取与学术传播新趋势
根据2023年最新政策,选择OA发表的版面费已调整为
$
3,490,但可享受Springer Nature的媒体推广服务。值得关注的是,期刊现已开通预印本快速通道,在bioRxiv平台获得50次以上下载的论文可加速审稿流程。
学术推广方面,建议作者在Twitter使用#ExpBrainRes标签进行成果传播。统计显示,社交媒体传播量前10%的论文,其后续引用率平均提升78%。同时,期刊官网新增了”编辑推荐”版块,定期展示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特色研究。
未来三年的研究方向预测
基于编委会成员访谈信息,跨物种神经机制比较研究将成为重点方向。特别是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领域,要求整合啮齿类动物模型与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数据。2024年专题特刊将聚焦”神经炎症与退行性疾病”,预示该方向将成为投稿热点。
技术维度上,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应用研究正获得更多关注。编辑团队鼓励研究者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新型行为范式来检测脑功能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单纯描述性研究将更难通过初审,必须结合机理层面的深入探讨。
重点问题解答
问题1:实验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伦理要求?
答:除常规的实验动物伦理审批外,期刊新增「疼痛管理流程」的详细描述要求,特别是术后超过24小时的实验需提供镇痛方案。
问题2:OA发表的费用是否包含数据托管服务?
答:
3,490美元版面费包含在Figshare平台为期5年的数据存储,但单个数据集超过50GB需额外付费。
问题3:对于阴性结果论文的接收政策如何?
答:严格验证实验条件的阴性结果可以投稿,但需附预注册证明和功效分析报告。
问题4:图表制作有何最新规范?
答:自2023年9月起,Western blot条带必须标注分子量标准,共聚焦图像需提供Z-stack重建参数。
问题5:是否有合作投稿的署名规范?
答:跨机构合作研究需在cover letter中明确贡献声明,并列作者需满足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标准。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