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学研究领域,《EXPERT REVIEW OF ANTICANCER THERAPY》始终保持着权威地位,其最新发布的2023年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影响因子已攀升至5.721。作为专注于抗癌治疗创新的跨学科平台,该刊特别关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知识转化。据Web of Science数据显示,中国学者在该刊的投稿接受率同比提升14%,这与其近年来在亚洲地区的编辑团队建设密不可分。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析
作为Expert Reviews系列的核心成员,《EXPERT REVIEW OF ANTICANCER THERAPY》严格遵循双盲评审制度,平均审稿周期保持在8-10周。编委会由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机构的63位顶尖专家组成,涵盖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免疫微环境、新型给药系统等前沿领域。最新统计显示,该刊接收的临床转化型研究论文占比达42%,系统性综述占35%,充分体现其注重临床应用价值的办刊特色。
投稿门类与格式规范详解
2023年期刊官网更新了投稿指南,明确要求原创研究需包含治疗反应生物标志物验证模块。对于涉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必须提供至少12个月的随访数据。值得关注的是,关于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需附上第三方质检报告。在文献引用方面,采用Vancouver格式且近五年参考文献占比不得低于60%。近期因格式问题被退回的稿件中,67%源于临床试验注册信息缺失。
成功率提升的撰写策略
数据分析显示,在讨论部分整合机制示意图的稿件接受率提升29%。对于ADC药物开发等热门领域,建议配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联合模型图示。主编访谈透露,能够明确区分临床获益和统计学显著性的文章更受青睐。值得一提的是,涉及双特异性抗体或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的论文,若包含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可走快速审稿通道。
常见拒稿原因深度剖析
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分析显示,方法学描述不清仍是首要拒稿因素(占比38%)。对生物信息学分析类稿件,未提供原始代码存储链接已成新晋拒稿原因。临床研究类论文中,26%被拒源于生存分析未采用R语言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涉及溶瘤病毒联合治疗的稿件需特别注意伦理审批文件的完整性。
科研前沿与特刊征稿动态
据编辑部通告,2024年将推出”肿瘤电场治疗增效策略”和”PROTAC技术临床应用转化”两个专题。当前全球47个研究中心参与的ADC药物耐药性研究特刊正在筹备中。值得关注的是,关于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的meta分析论文可优先获得出版配额。最新统计显示,整合空间转录组学数据的预后模型类论文审稿周期缩短至5周。
问答环节
问题1:该期刊对临床研究样本量的具体要求?
答:根据2023年修订的投稿指南,II期临床试验建议纳入60-100例患者,回顾性研究需确保统计效能≥80%。
问题2: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数据提交规范?
答:需提供ROC曲线下面积(AUC)的95%置信区间,并附上多变量分析的森林图。
问题3:系统综述的方法学要求?
答:必须遵循PRISMA声明,使用GRADE证据分级,并注册PROSPERO编号。
问题4:对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要求?
答:涉及TCR-T或CAR-NK的研究需包含体外杀伤实验的延时摄影记录。
问题5:药物联用研究的特别注意事项?
答:需提供协同指数(CI值)计算过程,并附剂量效应矩阵的热图呈现。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