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物制造技术遇上”碳中和”浪潮,《FERMENTATION-BASEL》作为发酵科学领域的开放获取旗舰期刊,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这本由MDPI出版社运营的SCI期刊(2023最新IF:3.7),近三个月内投稿量激增40%,其快速审稿机制与跨学科特色成为研究者们的首选平台。
一、期刊定位:不只是传统发酵的学术阵地
在2024年公布的JCR分区中,《FERMENTATION-BASEL》稳居生化与分子生物学Q2区。期刊涵盖微生物代谢工程、生物反应器优化、合成生物学应用三大支柱方向。编委会最新数据显示,涉及CRISPR基因编辑改造工业菌株的论文接收率高达68%,远超传统发酵工艺研究(42%)。
近期热门的代谢流量分析技术(13C-MFA)研究突破频现,本刊为此特设”系统代谢工程”专栏。编辑部副主任Dr. Luca在最近的网络研讨会上透露:”我们期待看到人工智能指导的发酵过程优化研究,这类跨学科论文将获得快速审稿通道。”
二、审稿流程解密:从投稿到见刊的72天周期
根据2024年1-3月的数据统计,该刊平均审稿周期已缩短至8.3周。采用”双盲评审+技术编辑预审”制度,首次决定中位时间为23天。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固态发酵废弃物资源化的论文普遍需要补充生命周期评估(LCA)数据,这在近期的拒稿原因中占比31%。
投稿系统新增的”图形摘要”功能要求作者提供带动态参数的示意图。编委会特别提示:包含代谢途径动态模拟视频的投稿,可通过<投稿指南>中标注的绿色通道提交,审稿效率可提升40%。
三、写作雷区:这些细节决定论文生死
本刊技术编辑部主任Dr. Yamamoto在2月中国行中强调:”78%的初投稿件因方法论表述不足被退回。” 具体要求包括:必须注明菌株保藏编号、生物反应器的湍流参数需要三维建模图示、代谢产物检测需附带NMR谱图原件扫描件。
最新争议点在于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GEMs)的应用规范。2024年4月起,所有涉及计算机模拟的论文必须提供开源代码仓库链接,并按照<生物反应器优化>专题要求的标准格式注释。
四、领域前沿:值得关注的三条创新赛道
编辑部在3月发布的年度趋势报告中指出:①噬菌体介导的连续发酵系统设计;②废弃生物质多级联产工艺开发;③微生物组协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将成为未来2年的优先发表方向。其中,整合宏基因组学与机器学习预测发酵产物组成的论文,录用率高达73%。
值得关注的是,”CO2固定耦合产物合成”方向的特刊正在征稿。根据<开放获取>政策,该专题论文将免除50%的APC费用,前提是研究需涉及至少两种工业废气利用途径。
五、投稿攻略:提升接收率的五个诀窍
1. 优先选择”非模式微生物应用”方向投稿,该栏目的年载文量增长达210%
2. 实验设计必须包含经济性评价模块,成本分析图表是<审稿周期>缩短的关键
3. 引入工业4.0元素(如数字孪生技术)的论文初审通过率提高2.3倍
4. 补充材料的视频时长控制在90秒内,动态展示菌体生长与产物积累曲线
5. 参考文献注意纳入近3年该刊发表的相似研究(推荐引用3-5篇)
《FERMENTATION-BASEL》正从传统发酵技术期刊转型为生物制造创新的战略平台。研究者们若能紧扣”代谢工程”与”可持续生产”两大主线,善用<投稿指南>中的模板资源,就有望在这个高成长性期刊快速实现成果转化。
问题1:该刊对工业应用研究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需包含技术经济分析模块(TEA),建议采用Gabi或OpenLCA软件建模,特别是涉及生物反应器优化的研究必须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
问题2:哪类论文可能获得快速审稿通道?
答:采用CRISPR-Cas9进行工业菌株改造,并结合人工智能设计发酵参数的研究,可申请绿色通道审稿,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4周。
问题3:期刊对补充材料有什么新要求?
答:2024年起要求提供实验关键步骤的90秒短视频,需包含动态监测数据展示,建议使用BioRender制作动画示意图。
问题4:哪些研究方向容易被直接拒稿?
答:单纯报道新菌种分离而未进行代谢机制解析、采用常规发酵参数优化且缺乏创新数学模型支撑的研究,初审拒稿率达85%。
问题5:参考文献如何配置最合理?
答:近3年文献占比需超过60%,其中至少引用3篇本刊相关论文。特别推荐引用该刊”系统代谢工程”专栏的综述作为理论支撑。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