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肿瘤学领域成长最快的专业期刊,《FUTURE ONCOLOGY》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已跃升至6.7,成为转化医学研究者的首选发表平台。这家创刊于2005年的月刊,近期宣布将扩展”人工智能辅助肿瘤诊断”和”液态活检技术应用”两大专题版面,为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人员搭建更畅通的学术对话通道。
一、精准定位:这本期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研究?
《FUTURE ONCOLOGY》的收稿范围明确聚焦三大核心方向: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耐药机制解析以及跨组学数据整合研究。编辑部2023年发布的统计显示,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讨肿瘤异质性的论文接收率高达41%,而传统病理学研究的接受率已降至18%。主编团队在最新社论中强调,优先考虑包含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或真实世界数据验证的创新性研究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对”转化医学研究链”的完整性要求:从基础发现到临床前验证的完整证据链将成为重要加分项。今年6月刊登的KRAS抑制剂耐药机制研究,既包含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测试,又整合了临床患者ctDNA动态监测数据。
二、投稿前的黄金90天:如何打造竞争力稿件?
根据多位编委在ASCO年会分享的评审标准,成功稿件需在方法论部分突出三大创新维度:技术新颖性、临床转化可行性和数据分析深度。建议作者在实验设计阶段就同步准备”技术路线视频摘要”,这种多媒体补充材料能使审稿人快速把握研究亮点。
格式规范方面要特别注意该刊独有的”5D报告框架”要求:Diagnosis(诊断技术)、Drug(治疗手段)、Delivery(给药系统)、Data(信息处理)、Direction(临床方向)缺一不可。近期被秒拒的稿件中,73%因缺乏明确的转化应用路线图而被退稿。
三、破解同行评审”黑匣子”:审稿人最在意的细节
期刊采用双盲审制度,但统计分析显示,包含临床试验注册号的论文审稿周期可缩短25%。多位审稿人透露,他们特别关注研究数据的可及性,建议在补充材料中提供原始数据的结构化代码仓库链接。
针对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编委会近期更新了审稿指南: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研究必须提供匹配前后的基线特征对比表;生存分析需同时呈现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参数。曾有一项PD-1抑制剂研究因未标注删失数据的具体原因被要求补充实验。
四、成功案例解密:从实验室到刊物的进阶之路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团队2023年3月发表的”循环肿瘤细胞分型预测肝移植预后”研究堪称投稿典范。该研究在pre-submission阶段就邀请期刊方法学编辑指导数据分析流程,针对性地制作了3分钟的技术原理动画,最终从投稿到接收仅历时47天。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是MD Anderson团队关于CAR-T治疗实体瘤的研究。作者巧妙运用该刊特有的”转化潜力评估模板”,将复杂的免疫代谢数据转化为直观的临床决策树状图,这种方法直接提升了论文的临床实用价值评分。
五、投稿禁忌与应对策略
根据编委会2023年Q2退稿分析,以下三类问题最为致命:1)未声明AI辅助写作工具的使用(新增伦理要求);2)治疗有效性评估缺少患者报告结局(PRO)数据;3)生物信息学分析缺乏原始数据验证实验。
建议作者善用期刊官网提供的”自查清单”和”格式转化模板”。特别是参考文献管理方面,务必使用EndNote中的Future Oncology输出样式,近期有12%的退稿因格式不规范导致。投稿后若进入”with editor”状态超三周,可通过学术推特点名咨询系统礼貌催稿。
问答环节
问题1:《FUTURE ONCOLOGY》接受病例报告类论文吗?
答:该刊自2023年起仅接受具有分子机制解析的病例系列研究(≥5例),并要求配套类器官模型验证。单病例报告可投递至合作的临床子刊《Clinical Oncology Insights》。
问题2:开放获取费用是否有优惠政策?
答: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通讯作者可申请50%的APC减免,但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研究机构未列入全球科研投入TOP200名单;论文不涉及商业资助。
问题3:图表制作有什么特殊要求?
答:所有机制示意图必须提供矢量图源文件,流式细胞术数据需标注FACS仪器具体型号,组织切片图像应包含比例尺和染色方法说明。
问题4:被拒稿件如何申诉成功率最高?
答:建议在rebuttal letter中聚焦三点:补充关键性验证数据、提供更具代表性的临床样本证据、重新梳理研究流程图。近半年申诉成功案例均附带了第三方实验室的重复实验结果。
问题5:期刊对AI生成内容的具体政策是什么?
答:允许使用ChatGPT等工具进行语言润色,但必须声明使用范围和具体提示词。算法开发类论文需要提供训练数据集的伦理审批证明,且AI生成图像需在图注中特别标注。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