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高等植物抗病毒免疫新机制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植物如何对抗致命病毒入侵?中国科学院叶健团队首次揭秘:在高等metacaspase 4(MC4)蛋白酶通过精准切割BAG3蛋白,释放其N端结构域并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高效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有效抑制双生病毒的复制与增殖。这一机制涉及NRC2/NRC3免疫受体的严谨调控,并揭示病毒复制蛋白Rep可结合BAG免疫逃逸。进化分析发现,BAG3关键氨基酸的保留赋予其抗病毒能力,深化了动植物趋同免疫的认知。该突破为培育抗病毒作物提供了新分子靶点,有望解决粮食安全威胁,重塑农业未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细胞内免疫受体NLRs是动植物先天免疫的核心组成成分。在动物中,NLRs通过组装炎症小体来激活caspase蛋白酶,进而切割活化促炎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植物虽然不编码caspase蛋白酶,但拥有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之类似的蛋白酶metacaspases (MCs)。然而,学界对MCs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NLR信号通路互作与调控关系尚不明晰。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叶健团队,首次揭示了在高等植物中,metacaspase 4(MC4)蛋白酶能够特异识别并精确切割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3(BAG3),且切割过程诱导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进而启动植物抗病毒免疫反应。这一发现深化了学界对动植物趋同免疫进化机制的理解,为培育具有抗病毒能力作物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双生病毒作为植物病毒中种类最庞大的类群,可侵染番茄、棉花、玉米、大豆、木薯及小麦等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对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构成持续威胁。研究团队发现,MC4在感知双生病毒侵染后,表达水平被显著诱导上调,MC4自激活后,介导BAG3蛋白在第122位精氨酸处发生切割,释放BAG3的N端功能结构域(BAG3-N),从而解除BAG3自抑制状态。进而BAG3-N发生多聚化,形成多聚体并定位至细胞膜,最终引发细胞死亡,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与增殖。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茄科植物中,辅助型免疫受体NRC2和NRC3可同MC4-BAG3免疫模块发生互作,严谨调控植物胞内免疫。同时,在植物从低等类群向高等植物进化过程中,BAG3蛋白第50位氨基酸被逐渐选择稳定保留为对其多聚体化至关重要的赖氨酸,赋予了BAG3诱导细胞死亡的能力,成为其抗病毒功能的重要分子基础。另一方面,双生病毒中最保守的复制相关蛋白Rep可特异性结合BAG3-N,进而实现免疫逃逸,增强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能力与感染进程。

该研究发现了高等植物中BAG3是衔接上游MCs激活与下游抗病毒防御的保守免疫调控因子,为抗病作物分子设计与培育提供了新策略和新的分子靶标。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论文链接

研究揭示高等植物抗病毒免疫新机制

MC4-BAG3调控植物抗病毒免疫机制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