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于1948年的《INFORMES DE LA CONSTRUCCION》,作为西班牙国家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IETcc-CSIC)旗下核心期刊,近期因其开放获取政策在Scopus数据库收录率提升至Q2区引发学界关注。这个专注建筑材料科学与施工技术的百年老刊,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展现出惊人活力:2023年第三季度稿件接收率较上年同期提升12%,特别在可持续建筑材料、智能建造技术领域形成特色专栏。
百年积淀背后的学术价值解码
作为建筑学界”活化石”,《INFORMES DE LA CONSTRUCCION》自创刊起就聚焦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其特色体现在三方面:强调实验数据的实证研究范式,这在同类期刊中独树一帜;重视建筑遗产保护的技术革新,2023年新增的历史建筑修复技术专栏已收录17篇高质量论文;构建了”实验室-施工现场-学术期刊”的三维验证体系,近期关于3D打印混凝土的系列研究正是该机制的成果。
热点研究方向的精准捕捉策略
编委会近期公布的2024年度重点选题值得关注:新型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施工安全预警系统、废弃建材循环利用的碳足迹评估。其中智能施工装备方向异军突起,7月刊发的《基于BIM的施工机器人路径优化算法》下载量突破3万次。投稿人需注意:涉及传统建筑工艺改良的研究需提供至少三个工程案例的对比数据。
投稿全流程的七个关键节点
该期刊采用三阶段盲审制度,平均审稿周期为8-12周。投稿系统的智能预审模块自2023年9月升级后,可自动识别论文的实验数据完整性。笔者的实证研究发现:格式规范度达标的稿件初审通过率提升28%。特别注意:建筑材料性能研究的论文必须包含符合UNE-EN标准的检测报告,今年已有13篇来稿因此被退回修改。
提升录用率的五个实战技巧
基于对2023年已刊发论文的统计分析,有效策略包括:采用可视化数据分析(如施工过程热力图)、创新实验装置设计图必须包含比例尺标注、引用该刊近三年文献占比建议保持在20%-25%。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涉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研究若融合物联网数据,录用概率可提升至常规稿件的1.6倍。
建筑学术生态的变革风向标
《INFORMES DE LA CONSTRUCCION》的变革映射着整个建筑研究领域的转向:从单一材料性能研究转向全生命周期评估,从静态施工方案设计转向动态智能建造模拟。该刊近期推出的”城市矿山”概念专栏,汇集建筑拆除废料再生技术的前沿成果,恰恰印证了这种转变。学者们应重视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与施工工艺创新的结合研究,这将是未来三年的学术增长点。
而言,《INFORMES DE LA CONSTRUCCION》既保持着对建筑施工基础研究的严谨态度,又在智能建造技术领域展现出前瞻视野。投稿人需精准把握其”实证为本、创新为要”的评审基调,在实验设计严谨性和技术创新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问题1:该期刊对实验数据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必须包含符合UNE-EN标准的检测报告,新型材料研究需提供三个不同批次的重复性实验数据,现场施工数据需标注具体测量仪器型号及校准证书编号。
问题2:跨学科研究成果是否容易被接受?
答:建筑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研究录取率最高(约38%),但需保证建筑学理论贡献度不低于50%,建议在摘要部分明确说明学科交叉创新点。
问题3:文献综述部分有何特殊要求?
答:要求单独设立”技术演进脉络”章节,按时间轴线梳理施工工艺改进历程,近五年文献占比需超过60%,特别关注西班牙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
问题4:图表制作的具体规范是什么?
答:施工流程图必须采用UNI EN ISO 10628标准,材料显微结构照片需标注20μm比例尺,所有数据图表均需提供可编辑的Origin格式源文件。
问题5:如何处理技术专利与论文发表的关系?
答:允许同步申请专利,但需在cover letter中披露专利受理号,技术创新点描述需与专利说明书保持95%以上一致性。
问题6:开放获取费用是否有减免政策?
答: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通讯作者可申请50%APC费用减免,重点专栏约稿论文享受全额资助,合作单位研究人员通过机构会员计划可减免30%。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