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介入领域,《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INR)始终扮演着风向标的角色。这本创刊于1995年的老牌SCI期刊,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2.1-2.5区间,专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研究。2023年其被PubMed Central收录的举措,更使其成为亚太地区研究者首选的成果发布平台。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价值解析
作为全球唯一致力于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专业期刊,INR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完整链条。其特色专栏”Technical Note”收录的手术器械改良案例,已成为医疗设备研发人员必读的参考资料。编辑团队由15个国家37位顶尖专家组成,确保每篇论文都经过严格的临床价值评估。
在投稿方向上,近期关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研究、AI辅助栓塞路径规划等前沿课题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趋势是,2024年该刊新增”复合手术室应用”专栏,特别鼓励包含术中DynaCT影像分析的临床研究。
二、核心投稿领域与格式规范
INR明确要求的五大核心领域包括: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技术、脊髓血管病变介入、新型栓塞材料开发、术中影像导航系统创新。编辑部数据显示,2023年接收率最高的文章类型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8.6%)和技术改良报告(22.3%)。
格式规范方面需特别注意:病例报告必须包含3年随访数据,影像资料需要提供DSA动态视频(MP4格式)。近期有作者因未上传原始DICOM文件而遭退修,建议投稿前在官网下载最新版《影像数据提交指南》。
三、审稿流程与周期优化策略
该刊采用”双盲审+统计学专家复核”的评审机制,平均审稿周期为8-12周。编委会成员透露,在初审阶段突出研究临床转化潜力的文章更容易进入快速通道。2024年启用的AI预审系统,可自动识别方法学缺陷,建议在Cover Letter中提前说明研究局限性。
针对中国学者常见的拒稿原因,包括病例选择标准描述模糊、并发症分类未采用ASITN标准等问题。统计显示,补充介入手术视频可提升33%的修回通过率,投稿时应优先选择≤3分钟的关键操作片段。
四、写作技巧与伦理规范
INR对手术细节的描述有特殊规范:栓塞材料用量需精确到0.1ml,射线暴露时间要区分透视时间和摄影时间。在讨论部分,建议结合最新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指南》进行对比分析。伦理审查方面,该刊要求提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中英文双认证批件。
值得关注的写作趋势是,2023年收录的Top10论文中,有7篇包含3D打印血管模型图。对于介入路径规划类研究,推荐使用Cinema 4D或Mimics软件制作介入操作动态示意图。
五、开放获取与学术推广
自2024年起,INR全面转为混合开放获取模式。选择OA发表的论文,在Altmetric评分统计中显示社交媒体传播率提高47%。建议作者在论文接收后,通过ResearchGate发布300字图文摘要,这可提升文章被引频次约18%。
针对中国研究团队,期刊官网新增中文投稿咨询入口,并提供Beijing Time的在线答疑时段。学术会议合作方面,INR编委会将定期选拔优秀论文作者,资助其参加WFITN(世界介入神经治疗大会)进行壁报展示。
投稿策略
在《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发表研究成果,关键在于把握临床实用性与技术创新性的平衡点。建议重点关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时间窗拓展研究,或开发适用于基层医院的简化介入技术方案。投稿前务必对照检查伦理审查资料完整性,并利用期刊提供的预审模板进行格式自查。
问题1:该期刊对病例数量的最低要求是多少?
答: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建议≥50例,多中心研究可放宽至30例。技术创新类报告允许10-15例的初期应用数据,但需包含至少3个月的随访结果。
问题2:哪种类型的研究可能获得快速审稿?
答:涉及新型取栓支架的首次人体试验(First-in-human)、改变现有临床指南的多中心RCT研究,以及解决重大并发症的技术改进报告,通常可申请加急评审。
问题3:影像资料处理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答:DSA图像必须保留原始时间戳,三维重建图需注明重建软件及参数。视频投稿要求包含器械释放全过程,并以动脉期、静脉期双时相展示。
问题4:中国学者常见的格式错误有哪些?
答:主要问题包括未采用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的并发症分级标准、介入操作时间统计方式不一致,以及参考文献未更新至近3年文献占比>40%。
问题5:开放获取与非OA发表有何区别?
答:OA论文需支付2800美元版面费,但可立即全文开放下载,平均被引频次是传统模式的1.6倍。非OA文章在发表12个月后自动转为开放获取。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