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空间物理研究领域,《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简称JASTP)始终保持着权威地位。作为Elsevier旗下老牌SCI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已突破3.2大关。对于准备期刊投稿的科研工作者而言,理解该刊的学科边界和发文偏好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太阳风研究与地磁暴预测等热点方向的新要求。
核心定位与学术影响
创刊83年的JASTP专注于日地系统能量传输机制研究,特别强调大气层与磁层/电离层的耦合过程。2023年最新统计显示,该刊对太阳活动极值期的研究成果接收量同比激增40%,开放获取论文占比达到34%。在期刊投稿策略上,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多源卫星数据验证的创新模型,结合Swarm卫星和THEMIS探测器的联合观测分析。
审稿流程与周期解密
编辑部主任在接受Nature采访中透露,当前初审平均耗时17个工作日,从提交到录用平均周期维持在5.2个月。值得关注的是,该刊今年新增了可视化数据审查环节,要求作者提供动态三维模拟视频作为补充材料。在论文润色环节,编辑部建议使用学术英语编辑服务比例较去年提升22%,这对母语非英语的投稿者尤为重要。
特色专栏与专题征稿
针对2024年重点方向,JASTP开辟了极区能量耗散专题和人工智能空间天气预测专栏。跨学科研究论文接收量显著增加,特别是机器学习算法在电离层扰动建模中的应用,这类论文的送审通过率比传统方法高19%。近期值得关注的入选论文案例,包括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重构太阳风参数时空分布的研究。
投稿禁忌与格式规范
根据编委会内部数据,32%的退稿源于研究方法缺乏多维度验证。在实验设计部分必须包含至少三种独立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建议补充激光雷达与探空火箭的同步观测数据。图表规范方面,2023年起强制执行CE-STEM可视化标准,对极坐标系的配色方案和等值线间隔有特定要求。
开放获取与传播策略
选择开放获取模式的论文平均下载量是传统模式的2.7倍,社交媒体传播指数高出41%。科研基金支付的文章处理费(APC)可申请Elsevier的学术发展资助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呈现的论文,在Altmetric评分系统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这对提升学术影响因子具有直接助益。
与趋势前瞻
综合期刊投稿的最新动向,建议研究者特别关注磁重联过程的多尺度建模和空间天气预警系统优化方向。随着我国子午工程二期数据开放,基于中国地区观测网的特色研究更容易获得编委青睐。在论文润色阶段需重点强化结论部分的可视化表述,这对缩短审稿周期具有实际意义。
投稿相关问答精选
问题1:JASTP对跨学科研究的接受度如何?
答:2023年该刊设立的AI空间天气专栏中,37%论文涉及气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建议在方法部分详细阐述学科融合的创新点。
问题2:数据处理标准有哪些新要求?
答:除传统FAIR原则外,新增仿真代码规范验证条款,要求提供Docker容器化的计算环境配置文件。
问题3:开放获取是否影响审稿通过率?
答:统计显示开放获取投稿接收率为28.6%,略高于传统模式的25.3%,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问题4:如何提高图表审查通过率?
答:编委会推荐使用VisPy或ParaView制作动态三维示意图,禁止使用屏幕截图作为主要展示方式。
问题5:拒稿后的重投策略建议?
答:收到重大修订意见时,建议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修改说明,附上红蓝标注的修订对照表可提升48%的二次送审成功率。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