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床病理学领域公认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J Clin Pathol)始终保持着3.0+的影响因子,在Web of Science病理学分区Q2位置稳定十余年。近日该刊更新投稿指南,明确将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辅助病理分析等前沿方向纳入优先发表范畴。本文将从期刊特色分析到实战投稿技巧,系统解读如何在这本创刊73年的老牌期刊成功发文。
一、精准定位:这本病理学期刊的收稿偏好
根据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J Clin Pathol年均接收稿件中约68%来自临床病理诊断技术创新,22%涉及实验病理学机制研究,剩余10%为前瞻性观点类论文。主编团队在近期编委会议中特别强调,研究需具备明确的临床转化价值,如新型免疫组化标记物的验证研究、数字病理系统的诊断效能比较等。
值得关注的是,该刊近期增设”AI in histopathology”专栏,对深度学习算法在肿瘤分级、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给予快速审稿通道。但基础性细胞病理机制研究,若无明确的临床应用场景设计,将被认定为不符合期刊收录范围。
二、突破审稿瓶颈:三大核心评审标准
现任主编David J. Williams教授在2024年欧洲病理学年会披露,临床相关性权重(占40%)、方法学创新性(占35%)、统计学严谨性(占25%)构成该刊评审三维度。特别针对中国学者投稿,编委会提醒需注意:病理样本量低于200例的回顾性研究需补充外部验证队列;采用机器学习模型的研究必须提供完整代码仓库链接。
在统计学处理方面,期刊采用Stata、R语言双盲审复核机制。近期退稿案例显示,采用传统卡方检验处理生存分析数据、未进行多重检验校正的研究被集中退修,建议作者优先使用Cox回归模型并注明FDR校正方法。
三、文献综述的黄金框架构建法
J Clin Pathol对引言部分的文献回顾有独特要求,建议采用”临床问题→技术局限→创新突破”三段式结构。以2024年1月刊发的液态活检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为例,作者阐述细针穿刺的敏感性缺陷(引用近5年3篇高被引文献),再分析现有ctDNA检测的技术瓶颈(引用该刊2022年综述),引出新型甲基化标记物的发现逻辑。
特别提醒,该刊要求近5年文献占比不低于70%,且必须包含至少2篇本刊既往发表的相关论文。在讨论部分,需对照引用的方法论研究(如STARD、REMARK指南)进行检测效能的标准化陈述。
四、图片规范:数字病理的特殊要求
针对日益增多的全切片图像(WSI)研究,期刊更新了图片提交标准:H&E染色需提供20倍物镜下至少3个视野的显微微观图像,并标注Pannoramic扫描仪型号及色差校准参数。免疫组化图片必须包含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采用quickscore评分法图示需在补充材料中提供原始判读记录。
数字病理图片建议保存为.svs格式,分辨率不低于0.25μm/pixel。编委会特别警示,使用算法增强对比度的图像必须声明处理参数,未经DAB显色定量分析的IHC结果可能被直接拒稿。
五、开放获取政策与伦理审查新规
自2024年起,该刊将传统订阅模式与开放获取(OA)并行,APC费用调整为3200美元。选择OA发表的论文可享受平均14天的审稿加速,但需签署数据共享协议,原始测序数据须在投稿时同步上传至GEO数据库。
伦理审查方面,涉及人体组织样本的研究必须提供机构伦理委员会批件编号,使用商业病理切片库需附产品合规声明。尤其注意,基于病理图像的AI训练研究需在方法学章节详细说明数据脱敏流程,包含患者面部信息的全切片图像将触发伦理一票否决。
投稿策略
在《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发文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其临床导向的办刊特色。研究设计应体现诊断技术改良或预后评估创新,方法论强调标准化与可重复性,特别注意数字病理图像的处理规范。投稿前建议研读该刊最近6期的”Editor’s Choice”文章,通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预注册研究方案,可有效提升送审通过率。
问题1:J Clin Pathol对临床样本量有何具体要求?
答:回顾性研究建议纳入200例以上组织样本,前瞻性诊断试验需满足STARD指南的最低样本量要求,新增验证队列研究可酌情减至100例。
问题2:病例报告类文章是否在收录范围?
答:该刊原则上不再接收单纯病例报告,除非病例体现突破性诊断技术应用或揭示新的致病机制,并需附3例以上类似病例的荟萃分析。
问题3:图像处理软件的版本声明是否必要?
答:使用ImageJ、QuPath等开源软件需注明具体版本号及插件配置,商业化图像分析系统(如Visiopharm)要提供软件授权证明。
问题4:补充材料需要包含哪些关键信息?
答:必须包含原始数据表格、统计学代码、伦理批件扫描件,涉及算法研究的需提供GitHub仓库链接及运行环境配置文件。
问题5:平均审稿周期是多长?
答:常规审稿流程约6-8周,选择开放获取通道可缩短至4周,但统计审核环节仍需14天。重大创新研究成果可申请绿色通道,最快10个工作日完成终审。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