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快速发展的2023年,《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简称JDT)作为靶向治疗领域的权威期刊,持续引领着纳米药物、智能递送系统的学术前沿。该刊最新影响因子已攀升至4.7,位列药理学期刊Q1分区。尤其在新冠疫情后,随着核酸药物递送技术的突破,JDT已成为全球4000+研究机构的首选发表平台。
1. JDT的学科定位与收稿范围解析
作为Taylor & Francis集团旗下的老牌期刊,JDT专注药物靶向递送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根据2023年6月发布的期刊统计,全年接受论文中37%涉及脂质体/外泌体递送系统,29%聚焦肿瘤靶向治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期刊近年明显加强了对AI辅助药物设计的收稿倾向。
在受体介导的内吞机制方向,编辑团队更青睐具有创新递送载体的研究。最近三个月内,武汉大学团队关于肝细胞特异性配体的研究成果,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声控释药微针均被优先刊发。这些典型案例提示研究者需突出递送系统的靶向精确性。
2. 投稿前的数据准备工作要点
JDT对实验数据的完整性要求极为严格。编辑部主任David B.在2023年亚太药学年会上明确指出,所有动物实验必须包含生物分布定量图谱,体外研究需提供至少三种细胞系的对比数据。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近期新增了算法验证数据集的上传要求。
在药代动力学参数方面,建议同时展示传统检测方法与新型成像技术的对照结果。伦敦大学学院某研究组因采用双光子显微镜+质谱联用技术揭示脑靶向递送规律,其论文从投稿到接收仅用时49天。这种多模态验证方法值得借鉴。
3. 同行评审的”隐形”评判标准
据第三方统计平台数据,JDT的平均审稿周期为6-8周,但药物递送载体类论文常需三轮返修。审稿人特别关注递送效率的量化指标:建议将靶向递送率、脱靶系数、载药释放曲线形成系统性的量化矩阵。
审稿意见中最常见的修改要求包括:补充细胞膜穿透机制的动画模拟、增加与临床在研药物的比较研究。,浙江大学某团队将脂质纳米粒与GalNAc偶联递送系统的穿透效果进行帧级动态模拟后,论文接收率提升40%。
4. 开放获取政策与版权协议变化
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JDT全面执行混合出版模式。常规订阅模式下不收取APC费用,但选择开放获取需缴纳3200美元版面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期刊新规要求所有体内成像数据必须授权CC BY 4.0协议。
对于发展中国家作者,编辑部设有费用减免通道。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提供技术转移证明,成功获得70%的APC减免。这项政策尤其适用于具有明确转化医学价值的研究成果。
5. 把握期刊未来出版趋势的关键
主编团队在2023年9月的社论中强调,跨尺度递送系统(器官-细胞-细胞器)和闭环控制释药技术将成为重点组稿方向。最近三个月接收的论文中,涉及线粒体靶向递送的研究占比同比增加18%,这为研究者指明了突破方向。
人工智能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的增长极。加州理工学院某团队将生成对抗网络(GAN)用于抗体亲和力预测的论文,创下了JDT单篇下载量月记录(2300次)。这种计算与实验深度融合的研究范式值得关注。
问答环节
问题1:JDT对临床前研究的动物模型有何具体要求?
答:需使用经AAALAC认证的动物设施,肿瘤模型建议采用PDX或类器官模型,并提交动物伦理审批文件的扫描件。
问题2:期刊对药物递送效率的验证方法有哪些偏好?
答:推崇多模态验证,如PET-CT活体示踪结合LC-MS定量分析,同时需要计算靶向指数(TI值)。
问题3:论文被要求润色时应如何选择服务?
答:建议使用Taylor & Francis官方合作的ACS、Editage等润色机构,避免使用非认证服务影响稿件可信度。
问题4:计算模拟类论文的接收标准有哪些?
答:必须包含实验验证模块,分子动力学模拟时长建议超过500ns,并提交原始数据代码包。
问题5:哪些方向的快速审稿通道可申请?
答:涉及COVID-19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跨血脑屏障递送、mRNA疫苗新技术的研究可申请绿色通道。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