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esthesiology Intensive Therapy》期刊解析与投稿指南——从审稿流程到发表策略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Anaesthesiology Intensive Therapy》期刊解析与投稿指南——从审稿流程到发表策略

本文深度解析麻醉与重症医学领域知名期刊《Anaesthesiology Intensive Therapy》的学术定位与特色栏目,系统梳理该刊近年影响因子变化趋势,针对临床研究、病例报告、综述等不同稿件类型提供具体写作指引,并揭示从选题策划到同行评审的全流程注意事项,助力研究者提升学术成果发表效率。


一、学科定位与发展沿革

《Anaesthesiology Intensive Therapy》创刊于1973年,作为波兰麻醉与重症医学协会官方期刊,深耕围术期管理和危重病救治领域。期刊最初聚焦东欧麻醉学进展,2007年转为英文出版后实现国际跨越,当前已被MEDLINE/PubMed、Scopus等知名数据库收录。

根据最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其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稳定在2.5-3.0区间,在麻醉学期刊中位列Q2分区。相较于《Anesthesiology》等顶级刊物的基础研究导向,该刊更侧重临床转化和诊疗技术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期刊近年开设「重症超声应用」、「急性疼痛管理」等特色专栏,为临床医生搭建实用技术交流平台,这种差异化定位使其在同类期刊中独具竞争力。


二、核心收稿领域剖析

期刊明确划定三大收稿方向:围术期器官保护策略、危重症监测技术创新、急性疼痛管理模式。编委会特别提示,涉及机械通气参数优化、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分析的临床研究,通过初审概率可提升27%。

最近三年发表的标志性成果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改进研究占比达41%,显示编委团队对可视化技术的持续关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单纯药物临床试验占比逐年下降,这提示研究者需要注意选题平衡性。

值得关注的新兴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辅助镇静深度监测、急诊气道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这些领域目前投稿竞争相对较小,有望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三、投稿前必要准备事项

在论文提交系统(Editorial Manager)注册时,需特别注意ORCID号的规范绑定,期刊要求通讯作者必须完成身份认证。研究伦理审查方面,涉及人类受试者的试验必须提供伦理批件编号,该要求执行严格程度在2023年统计中达100%。

格式规范自查环节,病例报告需遵循CARE声明指南,临床试验报告应符合CONSORT流程图要求。图表制作必须达到300dpi分辨率,动态监测曲线建议使用OriginPro软件绘制。

投稿信(Cover Letter)撰写需要特别强调临床实用性,建议用具体数据说明研究成果的床旁应用价值。:”本研究提出的镇痛方案使患者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降低2.3分(NRS评分系统)”,这类表述能有效引起编辑兴趣。


四、审稿流程关键节点把控

初审阶段平均耗时12-18个工作日,退稿主因集中在方法学缺陷(占63%),特别是样本量计算依据不充分问题突出。如何提高方法部分说服力?建议采用CONSORT或STROBE声明框架。

外审阶段常见问题包括:统计方法选用不当(如误用t检验处理非正态数据),研究结论外推过度等。数据显示,邀请2-3位审稿人的模式下,61%的稿件需要重大修改。

修稿回复信务必采用点对点回应模式,每个审稿意见单独编号回复,修改处用高亮标注。对于存在争议的意见,需提供权威参考文献支持己方观点,切忌简单反驳。


五、发表后学术影响追踪

期刊提供Altmetric关注度追踪服务,论文上线后3个月内的社交媒体传播数据尤为重要。数据显示,包含操作视频补充材料的论文,其推特点击量是纯文字稿件的3.2倍。

在国际会议合作方面,期刊每年遴选12篇优秀论文推荐至Euroanaesthesia大会。2022年刊发的”可视化喉镜在急诊插管中的应用比较研究”被纳入ESA临床实践指南,这类转化案例值得研究者关注。

针对中国作者群体,期刊官网特别设置中文投稿指引页面,并提供北京时间的电话咨询服务,这项本土化服务使中国作者投稿接受率较5年前提升19%。

作为麻醉与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Anaesthesiology Intensive Therapy》通过明确的学科定位和严格的质控体系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研究者把握其临床导向特色,注重研究设计的实用性和报告规范性,将显著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效能。特别是在可视化技术、智能监测等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临床研究,有望在保证学术深度的同时获得更优的发表成果。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