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材料科学领域颇具声望的专刊,《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nd Materials》(简称JIOPM)每年吸引着全球研究者的目光。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稳步攀升至3.517,在”无机化学与核化学”类别排名稳居Q2区。本文将从期刊定位、最新收稿趋势、投稿技巧三个维度,为有意向的学者提供深度解析。
一、期刊特色与定位精准把握
创刊于1991年的JIOPM专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研究,尤其强调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新型聚合物体系。现任主编、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Susannah Scott教授在最新社论中指出,期刊近年重点关注新能源材料(锂电隔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环境修复材料(重金属吸附剂、光催化降解剂)和智能响应材料(温敏/光敏聚合物)三大方向。
根据2023年1-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投稿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榜首,占比达37.2%。但编辑委员会特别提醒,具有明确应用场景的基础研究更易获得青睐,纯理论计算的接收率不足12%。某985高校团队开发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其在核废料处理中的突破性表现,创造了从投稿到录用仅28天的纪录。
二、2023年收稿政策重大调整
7月最新公布的投稿指南显示,JIOPM引入了两项关键改革:①增设”绿色合成技术”专栏,要求相关研究必须包含与传统方法的对比数据;②实验类论文强制提交原始数据托管证明。编辑部主任Maria Lopez在接受Materials Today采访时透露,新政实施后稿件整体质量提升19%,但格式不符合要求的退修率也同步增加了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与Springer Nature合作推出”加速出版通道”。符合以下条件的论文可享15天内完成审稿:①研究涉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关主题;②通讯作者来自JCR二区及以上期刊编委单位;③包含至少3组对比实验的完整数据集。东南大学某团队关于MOFs材料储氢性能的研究,正是通过该通道实现”投稿-见刊”全程仅耗时41天。
三、资深编辑亲授投稿黄金法则
法则一:选题要踩准”交叉融合”节奏。分析2022-2023年高被引论文发现,将无机材料与生物医学(如靶向给药系统)、电子信息(柔性传感器)结合的跨学科研究,下载量是传统领域论文的2.3倍。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近期发表的”MXene/导电聚合物复合电磁屏蔽材料”便是典型案例。
法则二:数据呈现需具备工程思维。期刊新任统计编辑Dr. Wang特别强调:”我们要求所有性能对比图必须包含工业基准线,SEM照片需标注三次独立实验的位置标记。”曾有一篇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因在效率曲线中清晰标出商业化硅基电池参照区间,直接获得”优先送审”资格。
法则三:讨论部分要构建”技术-经济”双论证。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关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规模化制备的论文,专门增设了”克级合成成本分析”章节,该部分被审稿人特别列为重要创新点。数据显示,包含经济性评估的稿件接受率比平均水平高出22%。
四、典型拒稿原因深度解析
2023年1-6月的拒稿统计显示,语言问题仍居首位(占比34%),其中”被动语态滥用”和”时态混乱”最突出。某中科院团队初稿中连续使用7个”We”作为主语,直接被标注”写作不规范”。建议投稿前至少进行两轮专业润色,特别注意材料表征部分动词的准确使用。
第二大致命伤是机理阐释不充分(占28%)。审稿人普遍反映:”很多论文满足于性能描述,却忽视了对结构-性能关系的深度挖掘。”新加坡国立大学被拒稿的”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材料”研究,二次投稿时补充了EXAFS和原位Raman分析,最终获得”具有突破性发现”的高度评价。
五、未来三年重点布局方向预测
根据编委会闭门会议流出的信息,2024-2026年JIOPM将着重关注:①人工智能辅助的材料设计(特别是生成对抗网络在分子筛合成中的应用);②太空极端环境下的聚合物性能研究;③面向氢经济的储运材料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方向都明确要求必须包含中试规模(至少千克级)的制备验证。
即将于9月启动的”青年学者专栏”计划尤其值得关注。该专栏对40岁以下研究者实行”双盲审稿+学术导师”制度,首个征稿季已预留15%的版面。某211高校青年教授利用该通道发表的”仿生矿化水凝胶”,不仅入选当期封面文章,更被Materials Horizons等顶尖期刊专文点评。
【核心策略】
瞄准《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nd Materials》投稿,需牢牢把握三个核心:交叉创新的选题视角、工程化的数据呈现、全链条的论证逻辑。随着期刊影响力和审稿标准的不断提升,研究者更需要建立”期刊定制化”的写作思维,方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问答环节
问题1:JIOPM对论文创新性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期刊要求创新点必须同时具备学术价值和应用潜力,建议在摘要部分明确标注理论突破、工艺创新、性能优势三个维度中的至少两项。
问题2:实验部分有哪些特殊格式要求?
答:必须包含原料批号、设备型号等详细信息,催化反应需提供三次重复实验数据,表征仪器要注明测试参数及标准物质信息。
问题3:讨论部分的最佳写作结构是什么?
答:推荐”性能对比-机理阐述-应用展望”三段式结构,特别要注意引用近三年内本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比对分析。
问题4:如何提高图表通过率?
答:所有示意图必须为矢量图,分辨率不低于600dpi,XRD谱图需标注PDF卡片编号,性能对比图必须包含误差棒和统计学显著性标记。
问题5:开放获取(OA)费用是否有优惠政策?
答:来自中科院JCR二区以上机构的通讯作者可享受8折优惠,”青年学者专栏”论文可申请全额OA费用减免。
问题6:投稿被拒后的申诉流程如何操作?
答:需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申诉信,重点回应审稿人质疑并提供补充实验数据,建议邀请领域内资深学者出具学术推荐信。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