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解析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科学艺术院历史研究所年刊《Anali Zavoda za Povijest Znanosti》的学术价值与投稿策略。从期刊125年的发展历程切入,系统梳理其在地中海历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定位,结合最新投稿数据揭示审稿偏好,为从事亚得里亚海区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具有实操价值的发表建议。
一、学术灯塔:地中海研究的百年见证
创刊于1898年的《Anali Zavoda》是东南欧最古老的历史学期刊之一,作为Hrvatska Akademija Znanosti i Umjetnosti(克罗地亚科学与艺术院)直属出版物,持续记录着亚得里亚海沿岸文明变迁。期刊现采用半年刊形式,每年3月和9月出版,纸质版与JSTOR、EBSCOhost等数据库同步发行。
该刊特别关注中世纪城邦档案与奥斯曼帝国边陲治理等交叉领域研究。2023年的期刊影响因子达到0.718,在Scopus的Q3区历史学期刊中保持稳定排名。编委会由12国学者组成,其中杜布罗夫尼克本地研究员占比40%,确保了地方文献解读的专业性。
对于首次投稿的研究者,建议重点参考2015-2020年间的海洋贸易网络专题。这些论文平均引用次数达8.7次,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持续性热度。如何将微观档案分析与宏观理论框架有机结合,是文章获得青睐的关键。
二、格式密码:解密投稿的技术规范
文章篇幅严格控制在8000-12000词区间,包括注释但不含参考文献。需特别注意克罗地亚语转写规范,如Č、Š、Ž等特殊字符必须使用Unicode编码。图表需单独提交TIFF格式文件,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参考文献系统采用芝加哥格式第17版,对档案文献的著录有特殊要求。杜布罗夫尼克国家档案馆(Državni arhiv u Dubrovniku)藏品的标注,需注明分类代码(如:DAD,Acta Consilii Rogatorum,vol.
32,fol.12v)。
针对非克罗地亚语投稿者,编委会提供双语审稿通道。近三年数据显示,英语投稿接受率从18%提升至27%,但克罗地亚语论文仍享有优先发表权。建议同时提交300词的双语摘要,可提升30%的外审通过概率。
三、审稿迷宫:避开六大常见陷阱
根据2022年退稿分析报告,地域概念混淆是最主要的退稿原因。特别注意”Dalmatia”(达尔马提亚)与”Istria”(伊斯特拉)的历史疆界变迁,误用地理术语会导致论证失效。建议使用该刊特制的时空坐标定位系统进行地域界定。
在方法论层面,量化研究与质性分析的失衡问题突出。编委会更倾向接受运用HGIS(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但保持人文阐释深度的论文。2023年第1期有关16世纪盐税研究的论文,成功将统计学模型与叙事史学相结合。
伦理审查的特殊要求常被忽视。奥斯曼时期手稿的使用需提供萨拉热窝东方研究院的数字化授权证明,而威尼斯档案的引用必须标注缩微胶卷编号。这些细节直接影响文章的合规性审查结果。
(因篇幅限制,此处展示部分内容)
作为亚得里亚海区域研究的权威平台,《Anali Zavoda》期刊既保持着对本土文献的深耕,又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新趋势。投稿者需在学术创新与格式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注意地域概念的精准界定和方法论的有机融合。掌握这些要诀,将使您在向这本百年名刊投稿时事半功倍。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