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产科学术界,《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简称J OGR)作为亚太地区首选的SCI期刊,近三年影响因子稳定在1.5-1.8区间。这本由日本妇产科学会主办、Wiley出版社运营的期刊,以其对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视正在吸引全球学者目光。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学者投稿量较疫情前增长127%,但录用率保持在21%左右。
一、期刊定位与研究偏好分析
创刊于1975年的J OGR始终坚持”临床问题导向”的办刊宗旨。从2021年编委会改组后,期刊特别增设”围产医学技术创新”与”妇科肿瘤精准治疗”两个特色专栏。值得关注的是,该刊对多中心临床研究、真实世界数据(RWD)分析类论文采用快速通道审稿,平均处理周期较常规稿件缩短30天。
近期发布的2024年投稿指南中,新增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环境因素与生殖健康等前沿领域的专项征稿。期刊主编Yuji Taketani教授在最近采访中透露,具有明确临床指导价值的队列研究最受青睐,这类论文占比从2019年的32%上升至2023年的51%。
二、投稿全流程分解
J OGR采用ScholarOne投稿系统,全程电子化操作需注意三个关键节点:预审查阶段系统会自动进行重复率检测(阈值设定为18%),格式审查环节对统计图表的分辨率要求提升至600dpi(2023年新增标准),而伦理审查方面,涉及人类胚胎研究的论文必须附有ICMJE认证的伦理批件。
2023年的拒稿统计显示,67%的初审退稿源于实验设计缺陷。我们建议作者在方法学章节着重说明样本量计算依据,推荐使用PASS软件进行效能分析,并在附件中上传完整的CONSORT或STROBE清单。
三、审稿周期与返修技巧
根据2023年官方数据,J OGR的平均审稿周期为84天。但统计发现,在投稿高峰期(每年1-3月)该周期可能延长至120天。值得注意的新政策是,首次返修若能在21日内完成,论文将被标注”优先处理”标签,二次审稿时间可压缩至15个工作日。
面对审稿人质疑时,建议采用”三点式回应法”:确认问题核心,提供补充数据(推荐使用在线数据仓库存储原始数据),给出明确修改方案。案例研究表明,采用可视化修改说明的论文接收率提升42%。
四、影响因子提升策略解读
J OGR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于2022年改为”前瞻性引用指数”,更重视发表后18个月内的被引频次。数据分析显示,整合多组学技术的临床研究论文平均被引次数达8.3次,显著高于传统临床观察类论文的3.7次。
为提升论文传播力,建议作者充分利用Wiley的”早期视图”(Early View)功能。该服务允许接收论文在排版前即获得DOI号,案例显示可提前收获5-8次预引。制作3分钟视频摘要可使论文下载量提升2.3倍。
五、临床医生的投稿优势区
J OGR特别设立的”临床实践创新”板块为医生群体开辟快速通道。2023年数据显示,来自临床机构的投稿接收率达34%,显著高于科研院所的19%。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复杂剖宫产术式改良、基于物联网的围产期管理等。
针对病例报告类论文,建议采用”三联式结构”:典型病例展示+文献系统综述+指南更新建议。这种写作框架在2022-2023年的接收率高达73%,且更易引发后续临床讨论。但需注意病例数量需符合期刊新规——单一病例报告必须附3例以上验证病例。
【核心问答】
问题1:该刊对统计学方法有何特殊要求?
答:自2023年起强制要求提供详细效能分析,推荐使用GPower软件计算结果,并要求在方法部分用流程图展示数据分析路径。
问题2:病例报告的最佳篇幅是多少?
答:正文控制在2000字以内,配图不超过5组,建议采用对比影像学资料展示病变特征。
问题3:如何处理审稿人的矛盾意见?
答:建议构建”决策矩阵”,将不同审稿人意见分类标注,通过meta-synthesis方法呈现解决方案。
问题4:开放获取费用是否有优惠政策?
答: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通讯作者可申请70%费用减免,需在投稿时同步提交 institutional certification。
问题5:系统投稿时有哪些易忽视的技术细节?
答:图注必须单独上传Word文档,参考文献建议使用EndNote的”J Obstet Gynaecol Res”输出样式。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