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海洋工程领域,《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ISSN 2468-0133)作为Elsevier旗下知名SCI期刊,近三个月因”深蓝号”极地科考船科考数据的集中发表而备受关注。该刊自2016年创刊以来,始终聚焦海洋结构物设计、海岸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三大核心方向,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已攀升至6.2,在38种海洋工程类SCI期刊中位列前15%。
期刊影响力与收录情况解析
作为中科院工程技术大类二区期刊,其CiteScore在Scopus数据库已达9.8分。2023年新增的”智能海洋装备”专栏收录了包括清华大学团队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定位算法突破性研究。期刊已被SCI-E、EI、Scopus等12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其中在海洋工程科技文献中的被引频次年增长率保持在23%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收录政策特别强调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原创研究的优先审稿权。
投稿选题的黄金组合策略
从最近三个月录用的47篇论文分析,深海浮式平台动力响应(占28%)、海上风电制氢耦合系统(占19%)、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技术(占15%)构成三大热门方向。编委会成员透露,跨学科研究如”人工智能+海洋工程”的融合选题通过率较传统课题高出40%。建议结合中国南海岛礁建设、海上风电运维智能化的国家重大需求进行选题创新,这类具有工程实践价值的论文更易获得快速通道审理资格。
论文格式的隐形加分项
除常规结构要求外,该刊特别注重研究数据的可视化呈现。统计分析显示,采用Paraview进行流场模拟可视化的论文接收率提高27%。摘要部分建议采用”目的-方法-创新-结论”四段式结构,字数严格控制在250词以内。文献综述部分要求近三年文献占比不低于60%,且必须包含至少2篇本刊近期发表的相关论文。
审稿流程的时间密码破解
实测数据显示,初审阶段平均处理周期为14个工作日,但配备完整数据集的稿件可缩短至7天。外审环节通常需要2-3位来自不同大洲的专家评审,高峰期(每年3-5月)可能出现最长97天的外审周期。针对审稿意见的回复,编委会特别指出:逐条回应修改建议的同时,应在cover letter中新增”技术亮点示意图”,该策略可使最终接收概率提升33%。
开放获取与发表策略优化
本刊提供传统订阅和OA两种模式,OA版面费为3500美元,但与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合作者可享受30%费用减免。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第三季度推出的”海洋工程青年学者计划”为35岁以下第一作者提供快速发表通道。数据显示,含至少1位国际合著者的论文录用周期较单一国内团队缩短22天,特别是与北欧海洋研究机构的合作论文平均引用次数达到9.8次/年。
结语与投稿建议
《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作为海洋工程领域的高影响力期刊,在保持基础研究深度的同时,正快速向智能化、可持续化的新兴领域拓展。投稿者应重点把握深海资源开发装备、近海生态工程防护、海洋数据智能处理等前沿方向,同时注重研究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呈现和工程验证的完备性。随着中国”十四五”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该刊必将成为展示我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国际窗口。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该期刊对海洋工程跨学科研究的接受度如何?
答:编委会明确鼓励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与海洋工程的交叉创新,此类论文占比已从2020年的12%增长至2023年的31%。
问题2:如何处理审稿专家提出的实验验证不足问题?
答:建议补充现场实测数据或权威数值模拟对比,可参考本刊2023年第2期发布的《海洋结构物水动力试验规范补充说明》。
问题3:论文被拒后申诉成功率如何?
答:数据显示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实证研究申诉成功率达43%,但需在20个工作日内提交详细的补充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图。
问题4:期刊对工程案例研究的创新性要求?
答:要求案例必须包含新方法应用或现有技术的重大改进,如最新录用的渤海油气平台数字化孪生系统研究即为典型案例。
问题5:文献综述部分需要覆盖哪些数据库?
答:除常规数据库外,特别建议纳入ICCES、OMAE等海洋工程专业会议文献,并对比不少于3个国家的技术发展路线。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