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全面解析:从学术影响力到投稿实战指南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全面解析:从学术影响力到投稿实战指南

作为第四纪科学领域的旗舰期刊,《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JQS)自1986年创刊以来,始终是古气候重建、沉积物定年等研究的首选发表平台。近期该刊入选”地球科学TOP100期刊”榜单,5年影响因子攀升至3.742,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主编团队最新访谈和编委会议纪要,深度解读这本老牌期刊的独特定位与投稿策略。


一、办刊定位与学术影响

JQS由著名出版集团Wiley与英国第四纪研究会联合运营,聚焦末次间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研究。特别重视跨学科融合成果,近年来收录的珊瑚铀系定年、冰芯气泡分析等创新方法论文占比持续增长。根据2023年Scopus数据,其稿件接受率维持在21%-25%,中国学者发文量占比已从2018年的7.3%上升至15.6%。

该刊特设”快速通道”处理机制,对包含新型测年数据或重大气候发现的论文实行双周审稿周期。2024年新增的古DNA在沉积物中的应用专题,反映了期刊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提交稿件必须包含可验证的原始数据,这是编委会近年强化的重要审稿标准。


二、投稿前的学术准备

根据副主编Maria Petrova在2023欧洲第四纪大会的分享,成功投稿的关键在于选题的时效性。近半年刊发的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全新世极端气候事件的重建、人类世地层标志物研究,以及机器学习在沉积物解析中的应用。建议作者结合新发表的编辑社论,选择具有交叉学科潜力的创新点。

论文结构需严格遵循IMRAD范式,特别是在方法部分必须详细说明样品处理流程。编辑团队特别指出,约37%的退稿源于实验可重复性缺陷。对于涉及放射性碳测年的研究,需同步提交实验室标样测试结果和校准曲线选用依据。


三、同行评议流程揭秘

JQS采用”双盲评审+统计学验证”的复合审稿机制。技术编辑会在初审阶段检查数据的统计显著性,这一环节淘汰率约30%。通过初审的论文将交由3位国际评审,其中至少1位来自方法学领域。2024年最新公布的审稿周期中值为68天,但涉及铀系不平衡测法等专业领域的稿件可能延长至90天。

对评审意见的响应策略直接影响录用概率。案例显示,逐条回应并附修改标注的稿件最终接受率高达82%,而简单说明的稿件接受率不足50%。特别提醒作者注意避免在回复中质疑评审的专业性,这种情形导致的最终拒稿占比12%。


四、青年学者投稿特别指南

对于首次投稿的科研人员,推荐选择”研究快报”栏目发表阶段性成果。该栏目允许提交8000字符以内的简明论文,且设有专门青年编委辅导。2023年数据显示,35岁以下作者在该栏目的发表成功率达39%,显著高于其他栏目。但需注意,”快报”类论文仍需包含完整数据集。

合作导师的署名规范尤为重要。编委会明确指出,未实质性参与实验设计或论文撰写的指导教授不应列为作者。近年因此引发的学术诚信争议案例中,有21%最终导致论文撤稿。建议在投稿信中清晰说明每位作者的贡献度。


五、常见退稿情形解析

2024年编委会报告显示,TOP3退稿原因包括:研究缺乏地质时间维度(29%)、统计学方法不完善(25%)、区域案例全球意义阐释不足(18%)。特别是针对中国黄土、洞穴堆积等特色样本的研究,需在讨论部分深入对比全球其他地区的同类沉积记录。

被拒稿后的申诉成功率约为13%,且仅限方法论争议或新证据补充的情况。建议优先考虑转投Quaternary Research等关联期刊,同时根据评审意见完善实验设计。统计显示,经过专业润色后的再投稿件平均影响因子提升0.38。

问答精选

问题1:JQS对跨学科研究的接受尺度如何把握?
答:编委会鼓励融合气候模型与地质记录的研究,但要求至少60%内容属于第四纪科学范畴。机器学习辅助的孢粉分析论文需详细说明算法原理与地质验证过程。

问题2:近期哪些研究热点更易获得快速审稿?
答:北极永久冻土碳释放的晚第四纪参照系研究、人工智能辅助的微体化石鉴定技术,以及东亚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重建,这三个方向享有优先审理政策。

问题3:如何预估审稿周期?
答:官网每月更新各学科平均审稿时长,古地磁方向的稿件当前处理周期为74±11天。作者可在投稿时选择是否参与”加速通道”,需额外支付390英镑审稿费。

问题4:开放获取政策对投稿有何影响?
答:自2024年起,受UKRI资助的论文必须选择开放获取,版面费为2850美元。常规订阅模式下,作者可保留版权但需签署独家授权协议。

问题5:中国学者投稿最常见的格式问题?
答:地层命名未遵循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规范(占格式问题的42%),放射性碳年龄未转换为日历年龄(31%),以及引用格式混淆APA和Harvard体系(27%)。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