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OBTQP模型”(主体-背景-目标-问题-路径)系统构建研究问题?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如何通过"OBTQP模型"(主体-背景-目标-问题-路径)系统构建研究问题?

 


一、OBTQP模型核心框架

要素 定义 学术对应部分 关键提问
O(Owner) 研究情境中的核心行为主体

研究对象/限定词 “谁/什么在特定情境中行动?”
B(Background) 主体当前的存在状态(现状值)

研究背景/文献综述 “主体面临什么具体情境?数据/现象是什么?”
T(Target) 研究者期待的理想状态(预期值)

研究意义/假设 “主体应该达到什么状态?理论/政策要求是什么?”
Q(Question) 现状与预期的差值(矛盾/困惑)

研究问题

“为什么存在差距?关键障碍是什么?”
P(Path) 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路径 研究设计 “如何通过X理论/Y方法消除差距?”

二、分步操作指南(以”大学生课堂沉默”为例)

Step 1 确定主体(O)

  • 操作:锁定研究单位及限定条件
  • 案例
    O = "中国985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限定词)的课堂互动行为(研究单位)"  
    
  • 避坑:避免主体泛化(如仅写”大学生”需补充分层特征)

Step 2 描述背景(B)

  • 操作:用客观数据/现象描述现状
  • 案例
    B = "调查显示:72%的学生课堂发言≤1次/周(数据),教师反馈40%课程存在'单向讲授'现象(现象)"  
    
  • 工具:使用PICO框架(人群-指标-对照-结局)结构化呈现

Step 3 设定目标(T)

  • 操作:结合理论/政策构建理想状态
  • 案例
    T =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主动发言≥3次/课,师生对话占比>50%(理论预期)"  
    
  • 技巧:从文献结论中提取”黄金标准”(如Hattie效应量>0.4的教学互动指标)

Step 4 推导问题(Q)

  • 操作:计算差值并提炼科学问题
  • 公式
    Q = T - B = "为何现实互动频率(1次)远低于理论预期(3次)?"  
    
  • 升级:用5Why法深挖根因:
    表层:学生参与意愿低 → 中层:评分标准缺乏互动激励 → 深层:教师未掌握SCL教学法  
    

Step 5 设计路径(P)

  • 操作:匹配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
  • 案例
    P = "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理论),通过混合研究(方法):  
        1. 量化:测量SCL培训前后师生互动频次变化  
        2. 质性:访谈学生参与障碍的认知机制"  
    
  • 原则:路径需直接回应Q中的关键障碍(如本例需验证”教师方法缺陷”假设)

三、AI辅助技巧(附提示词)

python
# 指令模板(以ChatGPT为例):
"""
请基于OBTQP模型分析以下研究主题:
1. 主题:[输入你的研究领域/现象]
2. 已知数据:[粘贴相关统计数据/文献结论]
请按步骤输出:
- 主体(O)的精准定义(包含限定条件)
- 背景(B)的客观描述(引用具体数据)
- 目标(T)的理论依据(引用2篇文献)
- 问题(Q)的差值计算与表述
- 路径(P)的可行性方案(理论+方法)
"""

四、常见错误警示

  1. 主体漂移:O的范畴在论文后续部分发生改变(如从”教师”转向”学校”)
  2. 背景虚化:B缺乏具体数据支撑(如仅说”存在许多问题”)
  3. 目标错位:T与Q无逻辑关联(如研究课堂沉默却设定”提升考试成绩”为目标)
  4. 路径脱节:P未能针对Q的核心矛盾(如用问卷调查解决深度学习问题)

五、经典案例拆解

论文标题
《平台化如何助力制造企业跨越数字化转型的数字鸿沟?》(管理世界,2022)

  • O:传统制造企业(限定:年营收5-20亿的中型规上企业)
  • B:工业领域数字经济渗透率仅21%(中国信通院,2020)
  • T:实现设备联网率≥80%、数据利用率≥60%(工信部标准)
  • Q:为何企业数字化投入与实效存在57%的差距?
  • P:采用单案例研究法,解构宗申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驱动”双机制

通过系统运用OBTQP模型,可将模糊的研究兴趣转化为可操作的学术问题。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