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于1946年的《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以下简称JHMAS)是医学史研究领域的历史最悠久的权威期刊之一。隶属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这份季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稳定在0.7,在HISTORY & PHILOSOPHY OF SCIENCE学科分区中持续保持Q2地位。在数字人文技术席卷学术界的今天,这本专注医学社会史、技术史和跨文明医学交流的刊物,依然是全球40余国学者展现原创研究的重要阵地。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析
作为医学史研究的标杆期刊,JHMAS始终坚持跨学科视角,在保持传统史学考据优势的基础上,近年特别关注医疗技术的社会化进程研究。2023年4月出版的专题”全球视野下的疫苗接种史”集合了来自三大洲学者的前沿成果,展现了该刊推动全球化医学史研究的决心。编委会由剑桥大学科学史系教授Vivienne Lo领衔,成员包含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专家,确保了东西方医学文明对话的学术平衡。
对于投稿者而言,需要特别注意该刊对原始档案的重视程度。2022年的统计显示,采用未刊手稿、医院原始病历、药物配方手抄本等新材料的研究,录用率高出常规论文17.3%。这与期刊倡导”从史料重构医疗实践”的办刊理念高度契合。
核心征稿方向与热点把握
根据2023年6月更新的投稿指南,JHMAS将组稿重点放在以下五个方向:殖民医学的文化转化机制、流行病防控的跨文明比较、生物医学技术的社会接受史、另类医疗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医疗影像技术的知识建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期刊今年新增”数字人文与医学史研究”专栏,明确鼓励运用GIS定位、文本挖掘等技术手段的历史研究。
从最近三个月的录用情况分析,医疗物资流通网络研究成为新的热点。2023年第2期刊载的《19世纪全球奎宁贸易中的知识权力博弈》,巧妙结合商品史与知识史的研究路径,这正是当前编委会特别青睐的创新范式。投稿者应注意避开已被过度开发的欧洲医院制度史等传统领域,转而挖掘亚非拉医疗实践中的知识生产机制。
投稿流程的战术性安排
该刊实行全年滚动收稿,但投稿策略需要讲究时效性。编辑部内部数据显示,每年3-5月及9-11月的审稿速度较其他月份快14-21天,这与编委人员的学术活动周期密切相关。投稿系统采用Editorial Manager平台,预审阶段平均耗时11个工作日,进入外审环节的论文通常需要等待3-5个月。
在格式规范方面,芝加哥引注格式第17版是强制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刊对注释体例的审查极为严格:2022年有23%的退修意见涉及引文页码缺失或档案编号书写不规范。建议投稿前使用Oxford Academic提供的格式检查工具进行三次以上校对。
规避常见拒稿陷阱的实践指南
编委会在2023年作者培训会上透露,方法论阐述不清是当前最主要的退稿原因。典型问题包括:田野调查类论文缺乏口述史料的交叉验证,量化研究未说明数据库的构建逻辑,以及跨区域比较研究欠缺地理区划的学理依据。近期一位匿名评审专家指出:”我们更期待看到研究者在档案迷宫中解谜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史料堆砌。”
语言表达层面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虽然期刊允许使用英国或美国英语变体,但混合使用的论文将被直接退修。统计显示,中国学者投稿中有38%因时态混乱影响论述严谨性而被要求修改,建议在终稿阶段聘请专业学术润色人员把关。
提升发表成功率的战略选择
针对JHMAS的发表策略,剑桥大学医学史研究组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其团队采取”专题预判+编委对话”的双轨策略:在每年12月分析期刊五年发文趋势后,通过学术会议提前向主编阐述研究框架的创新性。这种主动沟通使他们的录用率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
对于青年学者而言,善用书评渠道是进入学术圈的有效途径。期刊每期刊登4-6篇深度书评,这些1500字左右的评述文章不仅审稿周期短(平均28天),更是展示学术批判力的绝佳平台。2023年已有三位中国学者通过此途径建立与编委会的学术对话。
与展望
在医学史研究日益重视全球史观和数字转向的当下,《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持续为跨学科创新提供学术实验场。投稿者需要在扎实的档案基础上,展现新颖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自觉。随着2024年”全球南方医疗知识体系”特刊的筹备,这本创刊77年的老牌期刊正在书写新的学术篇章。
问题1:该期刊对研究方法论有何特殊要求?
答:特别强调研究过程的透明化呈现,要求详细说明史料筛选标准、跨学科方法的应用逻辑,以及分析工具的理论适切性。
问题2:非英语母语作者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写作规范?
答:需严格遵守单一英语变体规范,注意历史叙述中的时态一致性,避免直译中文学术表述导致的逻辑断裂。
问题3:期刊如何处理涉及敏感医疗史实的论文?
答:要求提供完整的档案来源信息,对殖民医学等议题的研究必须包含被研究主体的视角呈现,编委会设有专门的伦理审查小组。
问题4:书评投稿有哪些隐形评价标准?
答:侧重学术批判力而非简单摘要,要求揭示专著在方法论层面的突破,及其对既有研究范式的挑战与拓展。
问题5:期刊对跨文明比较研究的长度限制有何特别规定?
答:允许最长15000字的扩展论文,但需要在前言部分明确比较维度的选择依据,并提供可比性论证的专门章节。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