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解析西班牙权威期刊《Arqueologia y Territorio Medieval》的学术定位与投稿策略。文章系统梳理该期刊在中世纪考古学领域的学术贡献,结合近五年收录论文特征,为研究者提供选题优化、格式规范、评审偏好等实用建议,助力提升论文录用成功率。
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析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最具代表性的中世纪考古期刊,《Arqueologia y Territorio Medieval》由哈恩大学(Universidad de Jaén)创办于1994年,专注中世纪(5-15世纪)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该刊被纳入西班牙科研评价体系中的FECYT目录,其CiteScore值近年来稳定保持在1.2-1.5区间,位列考古类期刊Q2分区。
期刊特别关注跨学科研究成果,地域研究覆盖范围从地中海沿岸延伸至西欧基督教王国。编委会成员包括马德里自治大学考古系主任Eduardo Juárez等知名学者,实行严格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double-blind peer review),平均审稿周期为8-12周。
近期特别号聚焦”城堡考古与领土防御系统”议题,反映了当前学术前沿趋势。投稿者可借鉴最新出版的21卷(2023年)样刊,注意参考文献必须包含至少30%西班牙语文献,这是该刊区别于其他国际期刊的重要特征。
选题方向与创新突破点
成功的投稿始于精准的选题匹配。基于编委会2022年发布的投稿指南,建议优先考虑三类选题:城市考古遗存的功能重构、宗教建筑的空间考古学分析、农具与手工业遗存的物证研究。避免选题过于宏观,需结合具体遗址或文物展开微观研究。
近年高被引论文多采用GIS技术与三维重建手段,22卷第3期关于科尔多瓦古城墙的坡度分析研究。创新性方法论应用可使论文脱颖而出,但需注意技术工具的学术价值阐释,避免成为单纯的技术报告。
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受青睐,如基督徒与穆斯林领地间的建筑工艺对比。提醒研究者注意获取必要挖掘许可证明,期刊要求提供遗址勘察授权书编号(ID de autorización)作为投稿必备材料。
论文结构与格式规范精要
文献综述需体现深度学术对话。该刊要求在前言部分明确标注2-3个核心学术争论点(Controversias académicas),建议参考主编Alfredo González于2021年提出的”质疑-求证-新解”三段式论述框架。摘要采用结构性摘要(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控制在250词内。
图表规范具有鲜明特色,地层剖面图必须采用西班牙考古标准图例(Sistema de signos del Instituto Arqueológico de Madrid)。实测图与卫星影像相结合时,分辨率需达到300dpi并注明坐标系参数(如ETRS89)。
参考文献系统要求采用UNED-ISO690西班牙引文格式。特别注意转引阿拉伯语文献时,需标注原文信息及西语译名。近年来拒稿案例显示,35%的格式问题源于文献著录不规范。
语言表达与学术修辞技巧
精准的专业术语使用决定稿件专业度。建议熟练掌握《Diccionario Técnico de Arqueología Medieval》中的标准定义,避免使用ambiental(环境的)等模糊表述,而应具体为geomorfológico(地貌的)等专业词汇。论文结论部分需使用condicional(条件式)语法,体现学术严谨性。
西班牙语学术写作讲究修辞平衡(equilibrio retórico),既要避免过度使用被动语态,也要防止句式过于松散。建议参考期刊近期论文的段落结构:每段控制在5-7句,通过”sin embargo”()、”no obstante”()等连词构建逻辑链条。
非西语母语者可申请免费语言润色服务,但需在投稿时附上英语初稿作为参考。特别提醒:若使用拉丁语铭文转写,必须附对照翻译,这是该期刊区别于同类刊物的独特要求。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呈现策略
量化分析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建议采用SPSS或R语言处理陶片分类数据,统计表格必须标注卡方检验(Chi-cuadrado)结果。对于放射性碳测年数据,期刊特别规定要同时标注实验室编号和置信区间(intervalo de confianza)。
三维重建模型推荐使用Photogrammetry软件生成,但需在方法章节详细说明拍摄角度(建议每10°一组)和参考点设置规范。若涉及古DNA数据,需提供样本保存状态说明及实验伦理审查证明。
重要发现的可视化方面,建议制作对比时间轴(línea de tiempo comparativa),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进行叠合展示。这是该期刊审稿人特别推崇的学术叙事手法。
投稿流程与常见问题规避
在线投稿系统(OJS平台)操作需注意细节。投稿前必须提交涵盖所有作者贡献声明的ICMJE表格,且通信作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系统接收.doc和.odt格式,但PDF稿件会直接进入预设筛选流程。
审稿阶段可能触发相似性检查(Comprobación de Similitud),使用URKUND系统的西班牙语数据库比对。建议预查重时将重复率控制在15%以下,特别注意引用西班牙皇家历史学院(RAH)档案时的格式规范。
据编辑部统计,40%的退稿发生在初审阶段,主要原因包括缺乏明确理论框架(marco teórico)或地域研究相关性不足。建议在投稿信中重点说明研究成果对伊比利亚半岛学术版图的补充价值。
修稿沟通与发表后续工作
审稿意见回复讲究策略方法。建议采用三栏对照表(原始意见-修改说明-修改位置)进行逐条回复,对持异议的评审意见应引用《Manual de Publicación de Revistas Científicas》相关条款进行学术性辩驳。
录用后需签署CC BY-NC-ND 4.0协议,开放获取费(APC)为850欧元,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作者可申请减免。校样阶段须特别注意古地名拼写,”Toledo”的阿拉伯语名称需保留斜体标记。
文章见刊后建议通过ResearchGate进行学术传播,期刊鼓励作者制作3分钟视频摘要(resumen visual)。高被引论文有机会入选年度精选论文集,这是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青年学者的特别成长建议
博士候选人应注重研究设计的前瞻性。建议选择具有连续性研究潜力的遗址对象,格拉纳达的埃尔瓦拉考古区(Elvira),该区域考古序列完整且期刊关注度高。可申请期刊设立的”青年研究者奖(Premio Jóvenes Investigadores)”获取专项指导。
合作投稿时建议选择跨机构研究团队,数据显示三人及以上作者团队的录用率比单人投稿高22%。参与期刊组织的年度田野工作坊(Taller de Campo),可直接与编委建立学术联系。
注重学术持续性产出,建议每2-3年围绕同一遗址发表系列成果。期刊特别开设”长期研究(Investigación Continuada)”专栏,为深度研究者提供快速评审通道。
《Arqueologia y Territorio Medieval》作为中世纪考古研究的重要阵地,为学者搭建了严谨而开放的学术平台。通过精准把握选题方向、规范研究设计、优化写作策略,研究者不仅能提升论文录用率,更能深度参与西班牙考古学派的学术建构。在遵循学术规范与创新突破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位投稿者的必修课。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