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ZO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ARY RESEARCH》期刊特色解析与投稿实战指南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在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JOURNAL OF ZO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ARY RESEARCH》(简称JZSER)作为Wiley旗下权威SCI期刊,始终保持着对物种形成机制和生物多样性演化的深度关注。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攀升至3.187,动物分类学相关论文接收率维持在27%,其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和鲜明的学科特色,使其成为全球进化生物学家优先选择的学术阵地。


一、专业定位与发展沿革

创刊于1963年的JZSER,历经60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分子系统学、比较形态学、生物地理学三大核心领域的研究矩阵。期刊特别鼓励应用多学科方法解析物种演化,近期收录论文中37%涉及基因组学与功能形态学的交叉研究。2023年编辑部将物种形成时空建模、表型可塑性进化机制列为优先出版方向。

区别于其他综合类进化期刊,JZSER对生物地理学大数据分析有着独特的审稿标准。研究要求必须包含至少三种系统发育重建方法验证,并需要提交原始基因序列数据至Dryad等公共数据库。这种基于实证主义的研究导向,保障了期刊在进化假设验证方面的权威性。


二、特色栏目与热点领域

期刊设有”分子系统发育前沿”和”宏观进化模式解析”两个特色专栏,前者专注新型标记基因开发(如超保守元件UCEs的应用),后者侧重古生物证据与现代生物数据的整合分析。2023年第二期专题”气候变迁下的适应性辐射”收录的8篇论文,均采用了ENMTools生态位模型与溯祖理论的融合分析方法。

在收稿类型上,除常规研究论文外,JZSER特别欢迎包含三维形态学数据的简报(Short Communication)。以CT扫描技术呈现的骨骼系统演化研究,在近年投稿中呈现年均15%的增长率。编辑部建议该类稿件需包含明确的地标点设置说明,并以补充材料形式提供stl格式三维模型。


三、投稿流程关键节点

在线投稿系统实施五级校验机制:从格式审查到学术伦理检测,全程平均耗时72小时。稿件初筛阶段,23.6%的投稿因缺乏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检验而被退回。建议作者使用RaxML和MrBayes并行分析,并在方法部分详细说明模型选择依据。

图形规范方面,JZSER执行动态可视化的新标准。系统发育树需标注后验概率与自举支持值的双重视觉提示,表型特征比较图应包含误差棒或置信区间。2023年启用Pantone色卡标准后,要求进化速率热图必须使用ColorBrewer科学配色方案。


四、审稿周期优化策略

统计分析显示,完整投稿周期中位数从2021年的148天缩短至2023年的112天。缩短审稿时间的秘诀在于:预提交阶段通过Dryad完成数据预注册的稿件,平均提前18天进入外审流程。编辑部推荐使用Reptile数据库进行标本凭证核查,此举可将形态学研究的初审通过率提升40%。

针对中国学者投稿需要注意的细节:系统命名法必须通过ZooBank登记认证,模式标本存放机构需提供国际标本馆代码索引。对于涉及珍稀物种的研究,需随稿附送CITES许可证明的电子扫描件。


五、录用率提升实战技巧

据编委会成员透露,进化创新性(Evolutionary Novelty)的定量评估已成为核心录用标准。建议在结果部分设置”进化独特性指数”计算模块,使用Moran’s I检验空间自相关性。讨论部分应强化系统发育信号与生态因子的耦合格局分析,采用PGLS方法解析性状进化速率。

对于混合方法研究,推荐整合多位点溯祖理论与生态位模型。2023年高被引论文显示,包含至少400个UCE位点和3个气候变量的研究设计,其修回通过率可达82%。在补充材料中提供定制化R脚本,将显著提升方法部分的专业评分。

问答环节

问题1: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和分区情况?
答:2023年6月发布的JCR报告中,JZSER影响因子升至3.187,在ZOOLOGY分类中位列Q2区,在EVOLUTIONARY BIOLOGY类别保持Q1区地位。

问题2: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必交材料有哪些?
答:需提交原始序列trace文件、比对后的phylip格式文件,以及用于模型选择的PartitionFinder配置文件。

问题3:三维形态数据的呈现标准?
答:CT扫描数据要求提供体素尺寸标注,表面模型需包含不少于2000个地标点,建议使用MorphoJ软件进行Procrustes分析。

问题4:系统发育树绘制规范要点?
答:须同时显示Bayesian后验概率和ML自举值,节点支持度建议采用双色环形标注,分支长度须用比例尺明确标示。

问题5:应对审稿意见的有效策略?
答:重点完善进化情景的量化验证,建议添加PEM(Phylogenetic Eigenvector Regression)分析,并使用SensiSSD软件进行敏感性检验。

问题6:中国特有物种研究的注意事项?
答:需提供中英文对照的物种凭证信息,模式标本需标注CAS或KIZ等机构代码,分子数据应上传至ChinaGenBank数据库。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