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肿瘤学界研究者提起「LANCET ONCOLOGY」,总会不约而同地放缓语速以示尊重。作为柳叶刀集团旗下最具影响力的肿瘤专科期刊,其2023年影响因子稳定在51.1分高位,每期发表的研究论文都会引发全球肿瘤学界的震动。在近期中国学者发表的PD-1抑制剂联合治疗肝癌突破性成果中,正是该刊的快速审稿通道让这项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得以第一时间面世。
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的核心定位
作为创刊于2001年的专业肿瘤学期刊,LANCET ONCOLOGY始终聚焦肿瘤学研究的最前沿。期刊主编David Collingridge博士在2024年5月的编辑述评中强调,编辑部特别关注具有转化医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那些能够打破现有临床实践认知的突破性发现。近期收录的「循环肿瘤DNA指导早期肺癌术后治疗」系列研究,正是这一编辑方针的生动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该刊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临床研究方法的审查力度。2023年公布的统计显示,因试验设计缺陷被拒稿的比例从往年的18%上升至27%,这要求投稿者必须提供详尽的统计学分析方案和伦理审查文件。特别是在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编辑团队增设了「生物标记物验证」专项审稿环节。
严苛却不失效率的审稿流程拆解
根据期刊官网最新公布的流程数据,LANCET ONCOLOGY的初审周期已缩短至4周,这在国际顶级期刊中堪称高效。但通过初审后的深度评审却异常严格,平均需要经过3轮修改,且每轮均有2-3位相关领域国际权威参与评审。在最近的乳腺癌PARP抑制剂相关研究中,作者团队历时9个月完成5次补充实验才最终通过审核。
投稿者需要特别注意该刊对数据可视化的独特要求。编辑团队配备专业的医学插画师团队,要求所有图表需预留30%空白区域用于专业制图。2023年拒稿案例中,有14%的投稿因图表质量不达标而被要求返工重修。
中国学者投稿的特殊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肿瘤学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国投稿量已占该刊总投稿量的23%。但编委会特别提醒,来自中国的投稿常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文件不完整,二是未按CONSORT标准报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建议投稿前务必完成临床试验注册,并取得所有参与中心的伦理批件扫描件。
针对中国研究者普遍关心的语言问题,期刊运营总监Emma Smith在2024年上海肿瘤峰会透露,目前约有37%的中国投稿选择专业的医学论文润色服务,这类稿件的一审通过率比未润色稿件高出18个百分点。但需要警惕的是,过度依赖翻译软件导致的术语错误仍是最常见的退稿原因之一。
前沿领域的优先发表通道
该刊在2024年新开设了三个快速发表通道:AI辅助诊断系统验证研究、CAR-T疗法真实世界研究、放射组学预测模型开发。获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认定的论文,审稿周期可压缩至8周以内。但需特别注意,快速通道论文必须附有三位本领域国际权威的实名推荐信。
据最新统计,利用这些特殊通道发表的论文中,涉及新型生物标志物验证的研究占62%,这提示研究者在前瞻性研究设计中应着重突出转化医学价值。如近期成功发表的「外泌体miRNA预测胃癌化疗敏感性」研究,正是通过提前布局临床试验的伴随诊断模块而获得快速通行。
成功投稿的策略工具箱
资深编委James Clark教授建议采取「五步定位法」提升投稿成功率:用Altmetric评分系统评估研究新颖性;比照期刊近3年类似研究的设计框架;制作符合国际规范的图示摘要;接着获取领域内领军学者的预审意见;通过投稿系统的优先级声明模块突出研究亮点。
对于常见的统计审查瓶颈,剑桥大学统计学团队开发的临床试验模拟验证工具包(CT-SIM 4.0)已被编委会列为推荐补充材料。该工具能够自动生成不同场景下的统计效能分析报告,显著提升方法学部分的可信度。
段落:把握科研突破与规范要求的平衡点
在肿瘤学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成功在LANCET ONCOLOGY发表论文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创新性与规范性的平衡。研究者既要有突破传统认知的勇气,又要遵循国际公认的科研标准。随着该刊数字化审稿系统的全面升级,中国学者更需要深化对国际科研规则的理解,方能在全球肿瘤学研究的顶级舞台上持续发出中国声音。
问题1:LANCET ONCOLOGY的论文接收率是多少?
答:根据2024年公布数据,该刊全年接收率维持在8-12%,其中来自中国地区投稿的接收率为16%,但经过专业语言润色的稿件接收率可提升至22%。
问题2:期刊对临床研究的随访时间有何特殊要求?
答:对于III期临床试验,要求主要终点随访时间不少于24个月,并需提供独立评审委员会确认的终点事件判定标准。观察性研究需包含至少两个独立时间点的生物标志物动态监测数据。
问题3:投稿时是否需要预先排除一稿多投?
答:期刊采用Crossref Similarity Check系统进行全球查重,投稿时必须签署独家投稿声明。如被发现同时投递其他期刊,将被列入学术不端名单,3年内禁止投稿。
问题4:病例报告类文章是否在收录范围内?
答:自2023年起仅接收具有明确机制阐释的突破性病例研究,且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发现新型治疗靶点、揭示耐药机制、报道超五年生存的特殊案例,并需提供完整的分子病理学分析。
问题5:开放获取(OA)模式的收费标准如何?
答:2024年开放获取费用为5200美元,但符合以下条件可申请减免:来自低收入国家的研究团队、涉及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或编委会认定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问题6:生物信息学分析类论文需要满足哪些特殊要求?
答:必须提供完整的原始数据和处理代码包,使用TCGA等公共数据集的研究需补充独立验证队列。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研究,需提交SHAP值分析和决策曲线验证报告。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