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期刊介绍与投稿策略:如何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你的研究成果?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在能源转型与深水勘探双重变革的时代,《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作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顶尖期刊,2023年CiteScore已达9.7,继续稳居JCR一区。本文将深度解析这个创刊40年的学术阵地如何平衡传统油气地质研究与新兴能源议题,并揭晓科研人员在论文筹备阶段的五大关键操作要点。


一、这本能源地质领域标杆期刊的学术地位

自1984年创刊以来,《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以下简称MPG)累计发表论文超12000篇,形成了三个核心研究范式:①沉积盆地动力学,②油气成藏系统分析,③非常规资源评价技术。2023年期刊即时影响因子突破5.2,在全球160个地球科学期刊中排名前15%。其特色专栏”Deepwater Exploration”系列文章平均被引次数高达28次,已成为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方向标。

编委会最新数据显示,MPG对东亚学者的接纳度逐年提升,中国作者的投稿占比从2018年的17%增长至2022年的31%。特别是在天然气水合物和页岩气储层表征方向,清华大学与中海油研究院的联合团队连续三年保持发文量第一。


二、全球顶尖审稿人关注的三大研究方向

在碳中和背景下,2023年MPG公布的优先发表方向呈现新趋势:深水浊积岩储层非均质性(扩展词1)研究占比24%,陆架边缘三角洲油气运移模拟(扩展词2)占19%,能源转型背景下的CCUS地质封存(扩展词3)方向投稿激增300%。近期高被引论文TOP10中,智能算法在断层封闭性预测中的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常规储层甜点预测等交叉学科研究占据六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期刊新增”Energy Transition Geoscience”专栏后,接收率较传统油气地质方向提升15个百分点。但编委会在最近社论中强调,基础地质理论创新仍是录用的核心标准,单纯的技术应用类论文需结合地质过程新发现。


三、从选题到发表的完整操作手册

MPG的稿件处理系统设置了三重过滤机制:编辑初审淘汰率常年在45%左右,主要筛查选题匹配度和数据完整性(潜在语义词1)。通过预审的论文进入双盲评审阶段,平均收到3.2个审稿意见。据统计,2022年录用论文中,涉及现场岩芯新数据的文章占比68%,而单纯数值模拟研究的接收率仅为21%。

在地质数据可视化(潜在语义词2)要求方面,期刊技术规范明确要求:①地震解释图件需标注解释依据层位;②流体包裹体照片必须包含标尺和温压校准参数;③机器学习模型须提供特征重要性排序验证。违反格式规范的稿件将直接进入快速拒稿通道。


四、中国学者必须跨越的四大挑战

从近三年拒稿原因统计看,中国学者需要特别注意:区域地质背景描述过简(占比37%)、实验方法与地质问题的关联性论证不足(29%)、创新点定位不准确(18%)三大痛点。某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的追踪调查显示,将常规油田研究提升到沉积动力学理论层面的论文,平均修改轮次减少1.8次。

在数据开放性(潜在语义词3)要求趋严的背景下,MPG自2023年起强制执行FAIR数据原则。华北某高校团队的研究表明,配套上传岩芯CT扫描原始数据集的论文,审稿周期缩短28天。与产业界的合作研究需特别注意商业数据脱敏处理,中海油南海项目组就曾因未彻底删除商业敏感参数导致撤稿。


五、前瞻未来的学术生长点布局

编委会主席在2024年新春致辞中透露,MPG将设立”Geoscience for Hydrogen Storage”专栏,重点征集盐穴储氢库地质安全性评估、页岩储层氢脆效应机制等方向的研究。同时,传统油气领域的研究门槛将进一步提高,要求新投稿件必须包含至少两种独立的证据链支撑。

对青年学者而言,把握学科交叉趋势至关重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某研究组将岩石物理分析与人工智能结合,其关于裂缝性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的论文仅用78天即完成从投稿到在线发表的全流程,创下中国作者在该刊的最快发表记录。

【核心结论】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窗口期,《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正经历从传统油气地质向综合能源地质的战略转变。科研人员需在基础理论深度、多学科融合度、数据开放共享三个维度同步提升,尤其要注重地质过程机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统一。掌握期刊的动态评价标准演进规律,将显著提高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的显示度。

问题1:该期刊近年关注哪些新兴研究方向?
答:重点关注CCUS地质封存、深水浊积岩储层非均质性、氢能地质存储等方向,2023年新增能源转型地质学专栏。

问题2:中国学者投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强化地质背景描述深度,注重实验方法与地质问题的关联论证,严格遵守FAIR数据管理原则。

问题3:传统油气地质研究的投稿难度是否增加?
答:基础理论创新要求提高,要求提供多证据链支撑,单纯技术应用类论文接收率下降至21%。

问题4:期刊对数据可视化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地震解释图需标注解释依据层位,流体包裹体照片须含标尺和温压参数,机器学习模型要提供特征重要性验证。

问题5:快速发表的成功案例有何启示?
答:中国石油大学团队通过岩石物理与AI技术融合,在裂缝性储层预测方向仅用78天完成发表,体现学科交叉优势。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DSIS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