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海洋哺乳动物学会(Society for Marine Mammalogy)的官方期刊,《MARINE MAMMAL SCIENCE》自1985年创刊以来始终保持着4.2的影响因子,在Zoology学科领域长期位列Q1分区。最近三个月该期刊因推出「开放研究数据」新政引发学界热议,这为从事鲸类、海豹、海牛等海洋哺乳动物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表平台。
期刊的学术定位与特色
这本季刊覆盖从分子生态学到生态系统建模的20个细分领域,尤其偏好跨学科研究。2023年8月刊载的座头鲸文化传播论文,通过结合声学追踪与人工智能算法,创造了单篇论文 Altmetric 指数破千的纪录。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近期新增「气候变化专题」,要求投稿研究必须包含近十年对比数据。
编委会特别鼓励新兴技术应用,如鲸类卫星标签的数据清洗方法、海豹无人机观测的机器学习模型。投稿者需注意,涉及濒危物种样本获取的研究,必须附有「动物伦理委员会」及「进出口许可」双重认证文件,该项审查周期较普通稿件延长15个工作日。
投稿流程全解析
期刊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审稿」,首次提交需通过格式预审系统。编辑部主任Jennifer Jackson在2023年国际鲸类研讨会披露,系统升级后新增AI查重模块,能识别生态模型参数设定的隐性重复。投稿者应着重关注方法部分的创新性表述,该部分在首次退修中占比达62%。
针对中国学者常见的拒稿问题,编委会特别指出图谱规范:声呐热图需标注 NOAA 标准色谱,动物行为视频须嵌入 UTC 时间码。建议使用 QGIS 制作空间分布图,并避免使用国内定制软件的专有格式。
审稿周期与应急通道
根据2023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普通稿件初审周期已缩短至28天。新增的「应急出版通道」适用于涉及物种灭绝风险评估等时效性研究,需2名执委会成员推荐信支持。但生态模型类论文因验证复杂度高,仍保持平均4.1轮的返修频率。
值得关注的是,期刊与GenBank建立数据直连机制。建议在修订阶段提前上传原始测序数据,这能使最终接收率提升18%。基因数据提交需遵守SCoS格式标准,特别是跨物种比较时的参考序列注释规则。
写作策略与常见误区
结果部分的撰写要突出生态学意义而非技术堆砌。对鲸类搁浅事件的分析,需结合区域性洋流模型;海豹种群波动研究则要衔接冰盖消融速率。近期被拒稿的论文中,34%因未正确使用GLMM混合效应模型导致结论存疑。
讨论部分宜采用「现象-机制-应用」的三段式结构。成功案例显示,引用期刊近三年发表的2-3篇相关研究,可显著提升审稿通过率。切忌使用大陆架划界等敏感地理表述,可通过UNEP海洋生态分区进行学术化转译。
专家建议与未来趋势
编委Michael Moore建议投稿者关注新兴监测技术,如环境DNA技术的标准化应用指南正在制定中。2024年将推出的「微型标签数据」专栏,特别欢迎信噪比提升算法和能耗优化方案的研究。
随着欧盟《海洋生物多样性指令》的实施,涉及人为噪声影响的研究需更新实验设计。建议与ICERC等国际观测站开展合作,使用其开放数据库时可提升数据可信度。跨国团队投稿量同比增长27%,这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MARINE MAMMAL SCIENCE》持续推动海洋哺乳动物研究的范式革新,其审稿标准严格但具有学术前瞻性。投稿者应深挖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结合点,在遵守数据规范的同时展现学科交叉的独特价值。
问题1:该期刊是否接受纯观测性研究?
答:接受但需符合创新性标准,如应用新型统计方法或提供超过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集。
问题2:涉及国家保护动物研究有哪些特别要求?
答:需提交农业农村部签发的科研捕捞许可证及当地渔业部门审批文件,国外样本应附加CITES证书。
问题3:数据可视化有哪些推荐工具?
答:ArcGIS for spatial analysis、PRIMER v7 用于群落结构分析、Adobe Illustrator 进行后期图形优化。
问题4:模型类论文的代码审查标准?
答:需在GitHub建立开源仓库,包含可重复运行的Docker容器配置,建议通过Zenodo获取DOI标识。
问题5:文献综述的接受标准是什么?
答:仅接收由编委特邀的领域述评,普通投稿需包含30%以上的原创性数据分析。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