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可持续材料研究的旗舰平台
作为爱思唯尔旗下Materials Today系列期刊成员,《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自2018年创刊以来已成为绿色材料研究领域标杆。最新影响因子达10.3,5年JCI指数位列材料学科前10%,专注发表可再生能源材料、循环经济技术和环境修复创新的原创研究。2023年统计显示,中国学者贡献量占全年发文量的38%,凸显该期刊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学术价值。
三大核心收录方向深度解读
期刊明确划定的重点领域值得特别关注:第一,替代能源材料(如钙钛矿光伏、绿氢催化剂)的性能突破研究;第二,工业废弃物增值转化路径(涵盖建筑废料再生、电子垃圾贵金属回收);第三,生物基材料的环境影响全生命周期评估。近期刊发的浙江大学团队关于”废塑料催化裂解制备航空燃油”研究,正是典型符合期刊定位的优质论文范例。
开放获取政策与审稿流程解密
该刊采用金色开放获取模式,APC费用为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但接受通讯作者所在机构签署的转化协议抵扣。审稿周期平均为10-14周,包含2-3轮修改。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引入的AI预审系统会过滤格式不符稿件,因此严格遵循模板要求至关重要。编辑部数据显示,初次投稿因格式问题被退回的比例高达32%。
提升录用率的五大实战技巧
是选题创新性必须紧扣联合国SDGs目标,建议在引言部分明确标注对应目标序号。实验数据需包含至少3种对比材料的环境影响分析。第三,理论计算类论文必须附加实验验证章节。近期接收的南洋理工团队研究,就是在DFT计算后补充了中试规模测试数据。可视化摘要的叙事逻辑和跨学科讨论板块设置,已成为编委重点评估项。
特刊投稿的机遇把握策略
2024年已公布的三个特刊主题值得关注:3D打印可持续建筑材料(截稿2024.6)、水系电池安全技术(截稿2024.8)、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截稿2024.10)。特刊录用率较常规高出约15%,但要求研究必须包含产业化可行性分析。投稿时应选择”Special Issue”栏目,并在cover letter中注明技术成熟度等级(TRL)。
常见拒稿原因与应对方案
据2023年编委会报告,主要拒稿因素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不完整(占41%)、技术经济分析缺失(27%)、文献综述未涵盖最新政策法规(19%)。建议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与成本分析(TEA)联用框架,并引用近3年发布的国际标准文件。如遇大修意见,务必在15天内提交逐项回复表。
问答精选
问题1:非材料专业背景可以投这个期刊吗?
答:跨学科研究占该刊年发文量24%,但需确保核心创新点属于材料创新范畴。如环境工程团队研究膜分离技术,需聚焦新型膜材料开发而非工艺优化。
问题2:综述文章录用标准有何特殊要求?
答:期刊要求综述必须提出原创分类框架或技术路线图,且50%参考文献应为近3年文献。受邀综述占比70%,自发投稿需先提交proposal获取预审。
问题3:计算模拟类研究如何满足期刊要求?
答: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采用实验验证的模型参数、包含实际材料性能对比、给出产业化应用场景下的敏感性分析。单独计算研究不予接收。
问题4:学生一作论文会受歧视吗?
答:期刊实行双盲评审制度,近两年统计显示学生一作论文录用率达31%。关键在于通讯作者需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说明,并出具数据真实性担保声明。
问题5:开放获取费用是否有减免政策?
答:发展中国家通讯作者可申请30%费用减免,需在投稿时附上机构证明。与爱思唯尔签署转换协议的国内高校(如清华、浙大)作者可全额免除APC。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