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服务专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论坛”在首钢园举行。本次论坛以“AI重塑教育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教育变革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耀天、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守军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张耀天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构教育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北京市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智慧教育体系。
王守军强调,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教育生态,北师大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正全力实施“AI赋能教育教学”,推动数字赋能革命,积极探索教育大模型应用与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致力于构建科技赋能、人文引领的教育新范式。
北师大教授黄荣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题作主旨报告,提出以“教育大模型+智能体”系统路径破解全球“学习贫困”,用技术打造个性化、终身化学习生态,并倡导“数字教学法”重塑课堂结构,为教育强国战略提供理论、实践与标准支撑的“中国方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德军介绍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版》的研制背景与核心框架,致力于构建教育AI应用导航系统。北京猿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向东介绍了“小猿AI”在中小学教育教学AI应用的范式与实证,展示其在个性化学习、作业辅导与课堂互动中的创新实践。
论坛期间发布多项重磅成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发布《高等教育应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通用要求》,该标准从人类主体性、公平与非歧视等五大维度系统规范高校AI应用的伦理底线,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标准空白。北京题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晶杰发布《多维度教学过程智能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全量无感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构建“数字孪生课堂”,实现从“经验教学”到“数据智能”的范式跃迁,助力实现精准个性化教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企业首发“全球经济智思体(GE-GEST)”,致力于提升经济学科的教学智能化水平。以上成果为高校AI应用提供伦理指引与技术工具支持,是我国在AI教育标准化建设方面迈出关键步伐的重要体现。
三场圆桌对话精彩纷呈。北师大教授余胜泉主持“AI重塑基础教育”圆桌,围绕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守正与创新展开深入探讨;北师大教授周海涛主持“AI+高等教育”议题,聚焦智能评价、院校治理与伦理挑战;北师大教授李琼主持“人工智能助力全球教师发展”圆桌,倡导跨国协作与资源共享。
论坛呼吁全球教育界加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数字教育资源,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包容、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本次论坛集中呈现了当下“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政策导向、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最新成果,充分展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为全球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能。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