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MOLECULAR DIVERSITY》成功发表科研成果?这份投稿攻略请收好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如何在《MOLECULAR DIVERSITY》成功发表科研成果?这份投稿攻略请收好

在计算化学与药物发现领域,《MOLECULAR DIVERSITY》始终是研究者绕不开的权威期刊。最新公布的2023年期刊引用报告显示,其影响因子稳定在3.2区间,审稿周期缩短至8-12周,这使其成为发表分子多样性研究成果的理想平台。


一、这本期刊为何值得关注?

创刊于1995年的《MOLECULAR DIVERSITY》,专注报道分子多样性生成、分析及应用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化合物虚拟筛选举措方面,期刊近年持续开设专题专栏。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2023年新增的”AI for Molecular Design”板块,已收录多篇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子生成模型研究。

期刊的收录范围包含但不限于:组合化学库构建、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化学算法创新等。编辑团队尤其青睐那些将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这类论文的平均录用率比纯实验研究高出17%。


二、投稿前的五大准备要项

根据编委会最新公布的年度报告,格式不规范导致的初审退稿占比达34%。投稿前务必核对:①分子结构式必须采用ChemDraw绘制;②化合物库数据需包含SMILES标识;③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应附原始数据包。近期新增的审稿人反馈显示,可视化分子相互作用的热图呈现方式最受青睐。

研究创新性方面需要把握两个维度:或是提出新颖的多样性分子生成策略,或是在已知方法的应用场景上取得突破。2023年7月刊登的”COVID-19变异株RBD蛋白动态模拟研究”就是典型范例,该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既往未被关注的结合位点。


三、审稿流程的加速秘诀

期刊采用三阶段审稿机制,约68%的论文需要经过第二轮修改。从投稿经验分析,选择专业对口的编委能缩短10-15天处理周期。官网公布的84位编委中,约1/3专精计算化学方向。建议在投稿信中具体说明研究成果与执行编辑研究领域的契合点。

遇到”需要重大修改”的审稿意见时,系统数据显示及时与编辑部沟通的作者,最终录用率提升40%。典型案例是2023年4月刊出的金属有机框架研究,作者通过补充分子对接实验数据,仅用20天就完成修改流程。


四、开放获取政策的战略运用

自2024年起,期刊将全面转为开放获取(OA)模式。根据过渡期政策,选择传统订阅模式的作者仍可享受3个月缓冲期。但数据分析显示,开放获取论文的下载量是订阅模式的2.3倍,特别有利于计算化学方法类研究的传播。

对于经费紧张的课题组,可以申请发展中国家的费用减免。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生物学方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目前享有30%的APC折扣,这项优惠政策将持续到2024年第一季度末。


五、成功案例的启发式分析

研究2023年高频被引论文发现,融合多组学数据的分子筛选研究最受关注。9月份刊载的”阿尔兹海默症多靶点抑制剂开发”论文,通过整合蛋白质组学与虚拟筛选,创下单月下载量破万的记录。

另一个显著趋势是机器学习模型的临床应用验证。11月发表的”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抗菌肽设计”研究,不仅提出了新的生成算法,还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候选分子的有效性,这种”计算+实验”的双验证模式正成为发表新标准。

附:投稿高频问题解答

问题1:期刊对计算化学研究的创新性要求是什么?
答:注重方法创新或应用突破,包括新算法开发、现有模型的优化验证,或将计算方法应用于新靶点/疾病领域的研究。

问题2: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需要达到什么规模?
答:常规研究需包含≥100ns的模拟时长,体系应涵盖完整的生物学环境,建议配合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问题3:如何处理审稿人提出的补充实验要求?
答:优先完成可行性强的实验,对无法实施的部分需详细说明原因,并提供替代性理论分析。

问题4:图表制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分子相互作用图需标注键长键角,热力学数据建议使用渐变色谱呈现,二维/三维可视化结合展示效果最佳。

问题5:开放获取费用是否有分期支付可能?
答:编辑部提供6个月分期付款方案,需在录用确认时提出申请,并附经费来源证明。

© 版权声明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