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真菌学领域,《MYCOSES》始终是全球学者密切关注的权威期刊。这本由Wiley出版的SCI收录期刊(2023影响因子4.5)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学者的投稿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3%,但接受率仍维持在18%-22%区间。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成为ICU病房第三大致死因素,如何在《MYCOSES》成功发表研究成果,已成为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的核心关切。
一、从真菌图谱到临床转化:《MYCOSES》的学术定位
创刊于1958年的《MYCOSES》,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转化医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期刊特别设立的”真菌-宿主相互作用”专栏,要求研究必须包含临床样本验证环节。以2023年第二期为例,一篇关于耳念珠菌新型耐药机制的研究,因同时提供医院感染防控方案而获得优先发表。
对于基础研究类论文,编辑委员会更青睐采用多组学技术的研究设计。上季度被接收的41篇论文中,78%应用了转录组测序或代谢组学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分子诊断技术相关的临床验证研究正在成为新的热点,这类文章的平均审稿周期较传统病理学研究缩短15天。
二、从预实验到正式投稿的隐形门槛
《MYCOSES》近年推出的预审服务(Presubmission inquiry)数据显示,超过60%的咨询因实验设计缺陷被建议完善。编辑部要求动物实验必须提供伦理审查批号,临床研究需符合STROBE声明标准。最近引发争议的案例是某三甲医院的侵袭性曲霉病研究,因未设置分子诊断对照组而遭退稿。
统计显示,成功发表的论文中93%包含体外与体内实验的双重验证。编委会特别提示,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至少需要包含临床分离株的MIC值测定。2023年新版投稿指南明确规定,基因组学研究须提交原始数据至GEO或SRA数据库。
三、同行评议中的”加分项”与”致命伤”
现任主编Prof. Cornely在2023年主编报告中指出,约35%的退稿源于统计学方法不当。编委会推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清单中,QIAGEN CLC Genomics Workbench的使用占比达47%。在审稿人特别关注的图表呈现方面,真菌显微图像必须包含比例尺,病理切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与放大倍数。
成功案例显示,补充材料中附加3分钟视频摘要可将接收率提升18%。某团队关于毛霉病新型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因上传了MALDI-TOF质谱的原始谱图而获得审稿人高度评价。但需要注意,临床病例报告必须满足5例以上且含至少6个月随访数据。
四、开放获取政策下的策略调整
自2023年1月转为混合开放获取模式后,论文处理费(APC)调整为$3200。值得关注的是,期刊与16个国家医学研究基金建立了直接结算机制。选择开放获取的文章,在Altmetric关注度上平均高出传统发表文章2.3倍。编辑部的数据显示,开放获取论文的下载量在发表后三个月内可达传统模式的5-8倍。
针对青年学者,《MYCOSES》设立有”早期职业研究者奖”,获奖者可免除APC费用。最近一个获奖案例是某青年研究员关于隐球菌穿透血脑屏障机制的研究,该研究因创新性采用类器官血脑屏障模型而获特别推荐。
五、未来三年热点方向预测
编委会内部文件显示,2024-2026年将重点关注真菌生物膜形成机制、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三个方向。正在筹备的专题包括”热带医学中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和”真菌-细菌共感染代谢调控”。最新披露的选题指南建议,涉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将获得优先评审。
值得注意的是,《MYCOSES》与ECMM合作的临床研究专项资助计划即将启动,首个资助周期将重点支持念珠菌血症的精准治疗研究。对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研究团队,期刊提供从语言润色到统计咨询的全程支持服务。
问答环节
问题1:《MYCOSES》的平均审稿周期是多久?
答:根据2023年最新数据,初审决定平均需15个工作日,从投稿到最终决定的中位时间为6.8周。通过预审服务的稿件可缩短至4.5周。
问题2:病例报告类文章的接收标准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需满足5例以上临床病例,包含病理学验证和至少6个月随访数据。罕见病例(年发病率<1/10万)可放宽至3例,但必须提供全基因组测序证据。
问题3:如何处理投稿被拒后重新提交的情况?
答:建议根据审稿意见补充动物模型验证或扩大临床样本量。重点修改方法学部分的技术路线图,可申请编委咨询重新评估研究价值。
问题4:对来自中国的投稿有何特别建议?
答:应特别注意研究设计的国际可比性,临床数据采集需符合ISO标准。建议附上中国特发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背景说明。
问题5:开放获取是否影响职称评审时的认可度?
答:完全不影响。期刊同时提供传统出版与OA两种模式,两种形式的文章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具有同等检索效力。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