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研人员通过地基雷达实验估算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潜在水冰含量
水冰是月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存在于极区。当前,水冰探测已成为月球研究热点。既往研究通过多种手段发现月球南极地区永久阴影区存在水冰,但水冰的含量、分布和存在形式等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
科学家通过嫦娥六号玄武岩揭示月球背面月幔更“干”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森和林杨挺,联合南京大学教授惠鹤九团队,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揭示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这一成果为探讨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研究确定月球最古老撞击遗迹形成于42.5亿年前
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意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研究,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确定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遗迹——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于...
嫦娥五号玄武岩研究揭示20亿年前月球存在弱磁场
由发电机产生的月球磁场可以反映其内部结构和热状态,并能够影响月表环境。因此,研究月球磁场的变化过程可以为剖析月球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约束。阿波罗时代至今的遥感数据和月表原位测量表明,月球现在不存在类似地磁...
嫦娥六号月壤样品揭示首个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专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做出的又一项创新成果刊登在《自然》(Nature)上。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样品中记录的约28亿年前的磁场信息,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该时期发生了反...
我国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的稻米酒
酒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酿酒技术何时起源、如何产生发展,仍是未解之谜。这是由于酒属于易挥发液体,难以保存、发现、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
科学家发现1.2亿年前月球火山活动的证据
探究月球火山活动时限是研究小星体地质演化能力的前提,对月球样品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探索月球火山活动时限的准确方法。我国嫦娥五号玄武岩喷发于20.3亿年前,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年轻月球的火山活动,而寻找更年轻...
科学家重建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冬季风演化序列
东亚冬季风是沟通北半球高、低纬气候系统的纽带。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波动直接影响东亚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冬季风活动增强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快速消散,但过强的冬季风活动会引发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并造成社会...
地质地球所等开发出识别低磷S型锆石的新型机器学习方法
围绕地球早期板块构造的形成时间和成因机制,科学界展开了数年的辩论。在40亿年前的冥古宙时期(Hadean),板块构造是否已存在?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多数关于早期地球的构造机制的研究,讨论了两种观点即停...
地质地球所等关于温度和磷风化的定量关系研究获进展
磷是遗传物质核酸、能量储存物质三磷酸腺苷和细胞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磷还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制约性营养元素,决定海洋生物圈的大小。生态系统中,磷的关键来源是陆地化学风化过程中磷酸盐的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