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网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鹏巍课题组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赵鹏巍课题组完成的研究成果“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的次领头阶预言”(“Next-to-Leading-Order Prediction for the Neutrinole...
1个月前
025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马丁-王蒙团队在《自然》发文,利用正交转化技术破解真实混合废塑料高值化回收难题

6月26日,《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首篇关于真实混合废塑料高值化转化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教授-王蒙副研究员团队领衔开发出核磁共振识别下的真实混合废塑料正交转化策略,实现...
1个月前
0270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团队发现全球疫情传播差异新解

在COVID-19疫情中,全球不同语言使用地区的病毒传播模式呈现显著差异,但背后机制一直未被系统揭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团队近日发表于Environment & Health的研...
1个月前
019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裴坚团队系统阐述掺杂共轭高分子的侧链工程

共轭高分子的化学结构通常由刚性共轭主链和柔性侧链两部分组成,二者各具独特功能。作为光电半导体材料的核心,共轭主链直接决定了材料的光吸收、发射行为及电荷传输等性能。通过化学掺杂向主链引入载流子,可有效调...
1个月前
043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贾桂芳团队与合作者报道m6A结合蛋白OsECT3乙酰化动态调控水稻耐冷新机制

RNA修饰作为一种关键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m6A修饰作为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高的化学修饰,被称为“基因表达的调节开关”,能够影响RNA的稳定性、翻译等关键过程。蛋白质上的翻译后修饰则...
1个月前
018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课题组揭示蛋白质内源性(顺式)去组装元件调控细菌细胞分裂环(Z环)的动态形成

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功能的实现常依赖于其结构的动态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主要由FtsZ蛋白所形成的细菌细胞分裂环(也被称为“Z环”)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平衡过程:这种蛋白质既需在细胞中部形...
1个月前
0260

北京大学北大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团队发表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心力衰竭机制研究新成果

2025年5月13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唐熠达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题为《双特异性磷酸酶14介导MLKL去磷酸化抑制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心...
1个月前
027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揭示uORF在动物进化与发育中发挥“翻译减震器”调控作用的新机制

在生物体的演化和发育过程中,尽管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许多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却能保持稳定。这种稳定性对胚胎发育和细胞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一旦失控,可能导致严重的发育异常或疾病。长期以来科学界观察到的“转...
1个月前
0290

北京大学北大第三医院唐熠达、花欣炜与公共卫生学院黄涛团队共同发表降脂药联合干预协同降低冠心病风险的研究成果

2025年5月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花欣炜研究员,公共卫生学院黄涛教授团队在国际医学领域顶级期刊JAMA Cardiology发表题为《APOC3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遗传变异与冠心...
1个月前
0200

北京大学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在《先进材料》发表研究成果,为无钴LRMO材料在未来电网规模储能及电动汽车等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以锂离子电池为核心的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电网,是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关键。然而,商用层状氧化物正极(如LiCoO₂、NCM/NCA)普遍面临钴成本高昂、容量受限以及高压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锰...
1个月前
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