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网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大学李龙、宋晨、高宁课题组合作揭示膜蛋白进入脂膜折叠的分子过程

膜蛋白约占细胞蛋白质总数的四分之一,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各种生命活动。膜蛋白的生物合成和折叠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障碍与诸多人类疾病息息相关。由于膜蛋白独特的疏水性,其合成过程受到高度...
5个月前
072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彭海琳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首例低功耗二维环栅晶体管

2025年2月14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邱晨光研究员团队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Low-power 2D gate...
6个月前
054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马丁、周继寒研究团队在零碳排放制氢技术领域获重大突破

《科学》杂志2月13日刊发了一项颠覆性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导,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卡迪夫大学等机构的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零CO2直接排放的热催化制氢技术。这项突破性工艺在270℃的...
6个月前
047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马丁课题组与合作者创制超长寿命制氢催化剂

《自然》杂志2月12日刊发了一项颠覆性催化技术突破:北京大学马丁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出全球首例兼具超高活性与超长稳定性的甲醇-水重整制氢催化剂。该研究通过独创的稀土氧化物...
6个月前
045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团队与合作者开发出新一代STING拮抗剂

自身免疫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关乎公众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世界范围内约5%的人口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且近年来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stimulator of inter...
6个月前
0610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宫继成、朱彤团队在JACC上发文揭示臭氧暴露诱发缺氧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威胁

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宫继成研究员与朱彤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以“Associations of short-term ozone exposure with hypoxia and arter...
6个月前
0520

北京大学工学院王启宁课题组在动力假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创仿生折纸软体动力膝关节

论文截图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教授王启宁课题组在智能动力下肢假肢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一种受马尾草启发的折纸软体动力膝关节假肢,这是国际首款软体膝关节假肢。研究成果以“Bioinsp...
6个月前
0540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杨玉超团队在物理不可克隆存内计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杨玉超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Physical Unclonable In-Memory Computing ...
6个月前
059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团队揭秘神经肽-小分子神经递质共同传递在体内的动态差异和调控机制

本研究开发了全新的神经肽sNPF的探针GRABsNPF1.0,首次在活体动物中探究了同一群神经元释放sNPF和ACh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征,并筛选到选择性调控sNPF释放的Syt7和Sytα。这一新型的...
6个月前
0670

北京大学工学院熊春阳团队与合作者发现抑制非肌肉肌球蛋白II活性可增强T细胞肿瘤杀伤效能

肿瘤免疫疗法从根本上重塑了肿瘤治疗的格局,而T细胞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关键细胞,因此在治疗过程确保T细胞的免疫活性成为成功治疗的关键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械力学因素和生化因素一样影响T细胞的免疫...
6个月前
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