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网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陈功教授受邀在顶刊发表评述文章,宣讲我国人口福祉政策

近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陈功、博士生张承蒙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格兰医学杂志》(BMJ)旗下医学人文子刊《医学伦理》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上发表前瞻性评述文章,论...
5个月前
056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洋团队构建全球首个作物根际“细菌+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植物根际是招募周围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核心区域。这些微生物定植在根的表面和内部,共同构成根际微生物群落,深刻影响宿主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近年来,植物根际细菌的功能研究和群落分析已成为作物根际...
5个月前
099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余志祥课题组在[8+1]反应的发展和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九元碳环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中,但其合成因不利的焓、熵效应以及高环张力(12.6kcal/mol)而充满挑战。传统的环化反应如Aldol反应、Dieckmann缩合等容易生成热力学更稳定的小环副产物或分...
5个月前
050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杨卢奕团队在阴离子吸附调控正极界面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构建稳定的正极电解质中间相(CEI)是实现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性能突破的关键技术路径。然而,由于CEI的形成涉及电解液与正极材料之间复杂的不可逆电化学反应,其具体形成机制至今仍缺乏系统性理解。现有研究表明...
5个月前
055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在《自然·通信》发文,揭示锂电池无钴高镍正极材料锂占位的调控

开发高性能无钴高镍锂电池正极材料是实现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关键。然而,高镍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常面临晶体结构退化和表面副反应活性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针对这一挑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
5个月前
0550

北京大学席鹏团队/河北大学高保祥团队联合开发新型荧光探针,多尺度成像揭示线粒体内膜环境与功能的奥秘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在细胞代谢和能量供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线粒体的功能与其内膜(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IMM)的脂质组成和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
5个月前
0420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常林团队在光子芯片时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2月25日,电子学院常林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李王哲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Electronic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comb-synchronized o...
5个月前
088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初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多巴胺对Tau蛋白的保护性修饰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王初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聪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
5个月前
0840

北京大学工学院宋柏研究员团队建立Big-MEMS热测量新方法

近几十年来,各种微机电系统(MEMS)的快速发展为微纳米尺度热输运的精密测量奠定了新基石,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可能性,其应用范围甚至涵盖了亚纳米特征尺度的单壁碳纳米管和单原子层石墨烯等多种颠覆性...
5个月前
060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冯旭、刘川团队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计算前向康普顿散射振幅中的减除函数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冯旭和刘川教授领导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格点QCD)研究团队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靳路昶教授合作,精确计算了前向康普顿散射振幅中的关键物理量——减除函数(subtract...
5个月前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