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网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马啸助理教授合作论文在AEJ发表,揭示环境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马啸的合作论文《洪水预期:企业进入、就业及总体影响》(“Expecting Floods: Firm Entry, Employment, and Aggregate ...
4个月前
01,141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雷晓光团队与合作者在《自然》发文,首次解析蝗虫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通路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而多样的,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层面。昆虫信息素(Insect Pheromone),作为昆虫体内各种腺体或细胞产生并分泌到体外的微量化学物质,是昆虫种内和种...
4个月前
01,144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俊宇团队与张永辉团队合作揭示嗜乳脂蛋白激活γδ T细胞的“分子钳”机制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分为αβ T与γδ T两大亚群。其中,αβ T细胞通过识别MHC分子提呈的多肽抗原来激活免疫应答1。1984年发现的γδ T细胞,因其对肿瘤和病原体的快速响应能力,被认...
4个月前
08370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晏明全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揭示从表层到深海CDOM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海洋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海洋固定、传输与储存碳的主要载体,揭示其循环机制对理解海洋碳汇及气候反馈至关重要。传统观点认为深海DOC为惰性碳库,随洋流缓慢迁移,可储存上千年,但深海微生物的高活性表明可...
4个月前
01,132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鹏巍课题组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赵鹏巍课题组完成的研究成果“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的次领头阶预言”(“Next-to-Leading-Order Prediction for the Neutrinole...
4个月前
01,074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马丁-王蒙团队在《自然》发文,利用正交转化技术破解真实混合废塑料高值化回收难题

6月26日,《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首篇关于真实混合废塑料高值化转化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教授-王蒙副研究员团队领衔开发出核磁共振识别下的真实混合废塑料正交转化策略,实现...
4个月前
01,347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贾桂芳团队与合作者报道m6A结合蛋白OsECT3乙酰化动态调控水稻耐冷新机制

RNA修饰作为一种关键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m6A修饰作为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高的化学修饰,被称为“基因表达的调节开关”,能够影响RNA的稳定性、翻译等关键过程。蛋白质上的翻译后修饰则...
4个月前
01,146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课题组揭示蛋白质内源性(顺式)去组装元件调控细菌细胞分裂环(Z环)的动态形成

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功能的实现常依赖于其结构的动态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主要由FtsZ蛋白所形成的细菌细胞分裂环(也被称为“Z环”)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平衡过程:这种蛋白质既需在细胞中部形...
4个月前
01,3850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团队发现全球疫情传播差异新解

在COVID-19疫情中,全球不同语言使用地区的病毒传播模式呈现显著差异,但背后机制一直未被系统揭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团队近日发表于Environment & Health的研...
4个月前
09810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裴坚团队系统阐述掺杂共轭高分子的侧链工程

共轭高分子的化学结构通常由刚性共轭主链和柔性侧链两部分组成,二者各具独特功能。作为光电半导体材料的核心,共轭主链直接决定了材料的光吸收、发射行为及电荷传输等性能。通过化学掺杂向主链引入载流子,可有效调...
4个月前
01,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