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开发新工艺将CO2转换为碳基材料
12月4日,据Nature Communications官方网站消息,美国华盛顿大学与特拉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条利用二氧化碳(CO2)生产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全新工艺路线,可将温室气体转变为高性能工程...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模块化智能体框架AMOR
近日,清华大学和蚂蚁集团的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名为AMOR(Adaptable MOdulaR knowledge agent)的模块化智能体框架,为构建人工智能体提供新方案,相关论文已被人工智能顶级会议...
美国研究团队发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将增加电网脱碳成本
11月25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发现,到2050年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供应变化可能会使水力发电量减少23%,而电力需求却可能增加2%。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
中国研究人员提出超采样成像技术
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官方网站消息,11月27日,该院张泽研究团队提出超采样成像这一技术,在光学遥感、安防等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Hyper-Sampling Imagi...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宣布人类与人工智能协作“等式理论计划”成功
11月23日,数学家陶哲轩宣布“等式理论计划”成功,该计划在57天内完成了4694个等式之间22028942个蕴含关系的证明。该项目于2024年9月25日发起,旨在探索按蕴含关系排序的原群等式理论空间...
北京交通大学提出软体机器人“感知-运动”通用模型
11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郭盛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受人脑中的高层感知模型启发,提出了基于期望–实际匹配的感知–运动框架,并在集成传...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研发新型储氢系统
11月20日,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研发一种新型储氢系统,无需高温和催化剂来释放氢气,具有经济性和操作性。该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传统的液态...
“清华AI医院”上线,覆盖21个科室,能诊断300余种疾病
11月20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孵化的无锡紫荆智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紫荆AI医生”系统,标志着“清华AI医院”正式上线。首批42位人工智能医生覆盖21个科室,能诊断300余种疾病。该系...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发能够精简大型语言模型的新压缩算法CALDERA
11月3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联合团队在“ArXiv”平台发文,开发出一种新压缩算法CALDERA,能精简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海量数据,为LLM“瘦身”。这项算法不仅有助于保护数据隐私...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新型AI算法,实现人类蛋白质重要性的预测分析
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崔庆华团队通过微调预训练的蛋白质语言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序列的深度学习模型——蛋白质重要性计算器(Protein Importance Calculator,PIC),实现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