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港城市大学发现分子催化剂中配体位点的动态质子化增强了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

4月25日,香港城市大学王欣(Xin Wang)研究团队发现具有官能团修饰的分子催化剂可用于增强电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生产有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该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
3周前
0900

美研究团队开发新型铂纳米催化剂用于重型燃料电池

3月24日,据《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网站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铂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膜电极组件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可将重型燃料...
3周前
0480

谷歌发布第七代芯片TPU,峰值算力可达4614TFLOPs

4月9日,谷歌在谷歌云Next 2025大会(Google Cloud Next 25)上发布第七代芯片TPU-Ironwood,在多项技术指标上达到英伟达B200图形处理器(GPU)水平。张量处理器...
3周前
049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设计大幅提升金属材料稳定性的“钢筋骨架”

4月3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团队在《科学》发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成功让金属材料在保持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稳定性。 金属材料领域长期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定律,即强度、塑性和...
3周前
0700

中韩开发纳米纤维素电极粘结剂助力锂硫电池研发

4月7日,据Wiley网站消息,清华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和韩国江原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硫正极粘结剂,提高...
3周前
0410

我国开发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多功能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

4月7日,据Wiley网站消息,清华大学与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采用墨水直写(Direct-ink-writing,DIW)3D打印和静电喷涂技术制备出一种双模式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该设备具有自供能...
3周前
01020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实现生物信息与半导体技术融合突破

2025年3月26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系统阐述了生物合成、生物信息工程与生物电子技术交叉前沿的创新解决方案,有望在医疗...
3周前
0640

北大推出功能基因深度挖掘大模型SYMPLEX,推动生物制造与合成生物元件开发

4月9日,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钱珑团队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娄春波研究员合作,在《科学·进展》上发文,推出了全球首个面向合成生物学元件挖掘与生物制造应用的大语言模型SYMPLEX。该模型通过融合...
3周前
0450

OpenAI推出GPT-4o图像生成功能,掀起人工智能视觉革命

这一功能的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视觉创作进入新阶段,有望降低设计、广告、游戏开发等行业的创作门槛。该功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图像生成不再是独立模块,而是直接嵌入多模态大模型的“原生能力”,其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四...
3个月前
0310

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开发出低成本、大面积量子点光伏,效率首次突破10%

4月7日,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溶液工程策略,提升胶体量子点(CQD)墨水稳定性,创纪录地印刷出大面积(12.6平方厘米)胶体量子点光伏,其效率突破10%,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能源》(Natur...
3周前
0590